关于党史经典故事【十一篇】

|励志故事

【www.sxqingyun.com--励志故事】

故事是一种注重描写事物过程,强调情节起伏的文学体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史经典故事的文章11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党史经典故事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第2篇: 党史经典故事

  上世纪60年代,为回笼货币,国家实行高价商品政策。陈云的妻子于若木花高价买了一床毛巾被,谁知第二天就降价了。花了冤枉钱,陈云却对妻子说我是主管经济的,这是国家的经济机密,我怎么可以在自己家里讲。

第3篇: 党史经典故事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叫《一袋干粮》的故事。它讲了一个叫小兰的小红军,在长征的路上好不容易的拿到了一袋干粮,却被小兰在照顾一个伤员的时候弄丢了,后来小兰也发现了。读到这儿我本以为小兰会向集体汇报一下,但是小兰并没有像我想的一样去给集体汇报,而是一路上不停地拔野菜,并把拔的野菜放到干粮包里,于是她的干粮包也就变的鼓鼓的,可是野菜的营养实在是太少了,没过多久,小兰就病倒了,当大家发现小兰没有干粮吃的时候,大家都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她吃,这样她的身体才好了起来。

第4篇: 党史经典故事

  1949年10月1日,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在沸腾的人流里发现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挡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诧异地问“你要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鼓掌。

第5篇: 党史经典故事

  1961年7月3日,周恩来的侄儿尔辉在北京结婚。结婚后,新郎回钢铁学院工作,新娘回淮安县工作,成了一对牛郎织女。当钢铁学院知道了周尔辉和总理的关系后,决定把女方调到北京。周恩来知道后,亲自动员侄儿侄媳一起到淮安工作“这几年遭受自然灾害,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北京大量压缩城市人口,国务院正在下放压缩人员,你们为什么搞特殊化,不带头执行”尔辉夫妻很快回到淮安县,同乡亲们一起建设家乡。

第6篇: 党史经典故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第7篇: 党史经典故事

  1959年,王树声在军事科学院上班时,他天天拿着饭盒到公共食堂排队买饭。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时,外宾送他一些大小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国库。一次,新来的勤务员几次将小礼品拿到车上说"王部长,人家说了,这礼品是送给首长您个人的。"王树声却严肃地说"我这个国防部副部长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外宾打交道的,礼品怎么会是赠送我个人的呢公私分明,是我们革命战士的一个起码准则,今后务必牢记啊。"

第8篇: 党史经典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她作为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和国务活动中更显示出了一个伟大女性的崇高风范,获得普世尊敬。为了便于代表党的统一战线,为党做更多的工作,她一直未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病危中,她最后一次向党中央郑重提出入党申请……宋庆龄一生得到了很多头衔和荣誉,但宋庆龄却对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个光荣称号情有独钟,一生曾三次向组织提交入党申请,而且在她病危中仍然不忘最后一次向中央提出入党申请,这说明在她心目中,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这一称号比任何头衔和荣誉都要光荣都要重要。不仅从宋庆龄入党的次数,而且从她知道自己入党后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她对党员身份的渴望。宋庆龄1937年第一次申请入党时,当听到联络人对她说“你和共产党员一样”后,她表表现地特别高兴,还要请联络员吃饭。就是在她病危中,当听到中央已经批准自己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眼含热泪。宋庆龄一向给人的感觉是坚毅和刚强,但当她听说自己入党后的眼泪说明了她流落出一生的感动,她一生为之奋斗的就是要得到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这一称号,因为这一称号对她来说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第9篇: 党史经典故事

  、恽代英,1895年出生于湖北武昌,曾担任中国首个苏维埃政府的秘书长。人们最称道恽代英的,不仅是他的一手好文章,更在于他的道德情操。在情感甚笃的妻子沈保秀难产去世后,恽代英曾“跪于岳父前申明不复娶”,此举不仅是怀念亡妻,也是向“男尊女卑”挑战。他虽才华誉满天下,却拒绝众多提亲求爱者。“守义十年”后,恽代英约妻妹沈葆英到珞珈山亡妻坟前,悼念说“古人强迫女人守节,我坚决反对,而我为你守义,却是心甘情愿的。我要给那些歧视妇女、不守信义的人看,人间还有真情在。”后来,他与长期敬佩自己并由他引上革命道路的沈葆英成婚,才结束了“守义”。恽代英具有超人的坚定意志且甘愿苦行,当年便有人称他像“苦行僧”,并以印度组织反英的“甘地”作为他的绰号。他受聘安徽某师范时,师生们仰其大名前往码头相迎,不料他却穿草鞋自挑行李到了校门口,结果被视为“脚夫”而拒之门外。

第10篇: 党史经典故事

  xxx年11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12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1952年10月27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27日寄去一信,请于12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11月28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年4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6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对陈星发放了一定的家属优待费。

第11篇: 党史经典故事

  《王二小》

  王二小,又名王朴,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牺牲于1942年IO月25日,年仅13岁。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鬼子大扫荡又开始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王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骑兵连的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进到山里却迷失了方向。眼看着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王二小心里非常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就牵着一头壮牛,带着鬼子走了。

  王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就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相信了二小,就继续跟着他走。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王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八路军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的大石头上。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他的鲜血染红了地上的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从山坡上冲下来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二小的大壮牛像是要报仇,埋头直冲,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长。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秋风把二小的故事到处传扬,传遍了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感动着每一个乡亲。

  他的英雄事迹将永远激励和鼓舞我们,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本文来源:https://www.sxqingyun.com/lizhigushi/93427/

    热门推荐
    • 超甜哄老婆睡前小故事范文(通用3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超甜哄老婆睡前小故事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超甜哄老婆睡前小故事

    • 我的立德树人故事小学教师范文(通用9篇)

      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立德树人故事小学教师范文(通用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第1篇: 我的立德树人故

    • 立德树人育人小故事简短集合9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立德树人育人小故事简短集合9篇,欢迎品鉴!立

    • 家风小故事的四年级作文【3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小故事的四年级作文【3篇】,欢迎大家

    • 红色经典故事范文(精选9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

    • 英雄王二小故事演讲稿三分钟集合5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英雄王二小故事演讲稿三分钟集合5篇,欢迎品鉴!英雄王二小故事演讲稿三分

    • 经典红色故事范文(精选12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

    • 电力事故事件反思心得体会【三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