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五篇

|励志演讲

【www.sxqingyun.com--励志演讲】

说到党课,很多人都会想到普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小学课堂教学有自己的大纲。只要相关知识点解释清楚、透彻,学生就能准确理解。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的文章5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活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及其伟大成就,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通过深入学习领悟,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学习交流:

  一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挣救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三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治理中国,中国人民强起来了

  四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

  五是牢记初心使命,自觉推进自我革命,今天我从五个方面组织大家共同学习。

  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挣救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先让我们回忆一下,旧中国曾经受到的耻辱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偿英国军费白银2000万两,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处为通商口岸。

  2.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偿军费白银给英法各800万两,开放营口、天津、大连、南京、镇江、淡水、台湾、汕头、琼州等11处为通商口岸,拆毁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在此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掠夺并焚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1867年日本挑起战争侵略台湾:被台湾军民击退,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还是赔偿了日本军费50万两。

  4.1877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军队节节胜利,法国战败,而中国“不败而败”。签订中法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允许法国将铁路修进中国内地。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索取军费白银两亿两,割占中国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日本商船可以进入**

  6.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大肆屠杀,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赔偿10国白银共9亿多两,分36年还清。中国政府保证严厉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惩办相关官员。

  7.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战场竟然设在中国,清政府表示中立,无数中国人在这场列强争夺中国领土的战争中丧生。

  8.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东三省,并向中国内地步步侵略。

  9.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伤亡人口3500多万人。期间发生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即从1937年12月13日开始至1938年2月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攻占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对中国人民进行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活动,30万中国同胞惨遭自杀害。2014年我国确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二)再让我们回顾一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对中国革命时期,即1921年党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的革命时期。

  主要了解党成立的背景、成立的简单情况、伟大意义和我们党在这二十八年中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历程。

  中国共产党是在帝国主义发动了五次大的侵略战争和中国人民进行了五次大的反侵略运动的背景下成立的。

  五次大的侵略战争是: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中国由封建国家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国人民反侵略的五次大的运动是:1851年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898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爱国运动,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五四运动,是爱国知识分子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反对当时政府的卖国政策而发动的。运动后期,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人阶级举行大罢工,走上了斗争的前列。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组织上作了必要的准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从酝酿、准备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五四运动后,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的主持下,上海于1920年8月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有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陈公培、陈望道等。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是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成员有李大钊、张国涛等。此后,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谭平山、陈公博,在日本、法国的周佛海、施存统、张申府、周恩来等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含义是说中国人民从此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屹立在世界东方。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开国大典。下午3点,毛主席和朱德元帅两位伟人一前一后,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中国,震撼了全世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伟大的事实。从此,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之林,在维护世界和平中,中国举足轻重。

  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一)1949年到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这是复杂和曲折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了建设社会,建设新国家。建国初期,党做了很多工作,稳定物价、镇压反革命、新解放区土改、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三反五反。1953年党明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纲领,到1956年就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伟大胜利,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独创性。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当时全党有1043万党员。八大会议开得很好很活跃,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但八大以后有了改变,使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发生曲折。1957年反右派扩大化,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失误,后来又强调阶级斗争为纲,直至毛泽东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党内“左”的错误越来越严重,在这期间还出现了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把中国搞得一塌糊涂。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先后逝世,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宣告“文革”十年动乱结束。

  从1956年到1976年,党努力从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其间尽管遭受许多挫折,甚至出现严重失误,但还是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有价值的思想和判断,也取得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社会主义的政治根基──四项基本原则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也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所有这些都为后来改革开放的强劲发展奠定了政治和物质基础。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在中国人民看来,毛泽东把毕生献给了中国人民,他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二)1978年到2012年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由穷变富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探索致富之路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为了继续清除“左”的错误,1978年5月开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很快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洪流,有力地推动着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以及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年中党的工作在排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又一次伟大转折。它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怎样来建设社会主义?1982年十二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2000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起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都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都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了,香港、澳门回归了,台海关系和平发展了。

  中国经济从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水平空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经历前29年曲折探索的艰苦磨砺之后迎来了辉煌的春天,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汶川、玉树、舟曲等严重自然灾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党的历史事实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任何困难都压不倒、摧不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

  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治理中国,中国人民强起来了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党领导全国人民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施治国理政,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内治理稳定有序,国际上更加接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人民强起来了。

  (一)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得到丰富发展。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全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全党的行动指南。其主要内容是“八个明确”,基本方略是“十四个坚持”。

  “八个明确”是: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个坚持”是: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4.坚持新发展理念。

  5.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二)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学精悟透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这一新思想武装全党、武装头脑。要组织干部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重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全面把握思想理论体系、深刻领悟精髓要义。第一,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第二,牢记使命,就是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第三,历史担当,就是为世界人民作贡献。中国共产党98年前在上海石库门和南湖红船上诞生,就是铭记这个初心,就去担当这个使命,就此永远奋斗。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带领人民再往前走,不管走多远,始终想清来路、看清今路、搞清去路。不管暴风骤雨、乱云飞渡、惊涛骇浪,始终做到初心不忘、初心不变、初心不改。这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主心骨。

  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顽强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

  1.两弹一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2.恢复联合国席位

  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重回联合国,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3.上天潜海

  上天,即神舟飞天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之后,从“神州六号”到“神州十一号”,中国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前两个美国、俄罗斯)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潜海,即蛟龙探海。

  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

  4.港澳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在澳门442年的殖民统治。

  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大大推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5.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整个工程分两期建成,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6.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在经过了15年的歧视待遇之后,终于享有了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

  7.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北京奥运会则把“文化中国”传递给了世界,“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深深地融进了传统奥运理念之中。

  8.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当年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过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9.国产航空母舰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为辽宁号,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

  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002型航空母舰在大连正式下水,它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海上作战平台自主设计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

  1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2018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服务范围正式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11.一带一路与亚投银。

  “一带一路”,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在沿线国家共同努力下,中欧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是一条合作之路,更是连接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非洲梦的纽带,是沿线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共同追求的圆梦之路。

  亚投银,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Bank),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截至2019年4月,亚投行有97个正式成员国。

  以上仅仅是十一个方面的成就。辉煌中国的辉煌成就,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人民就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

  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稳步发展,可以说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百业兴盛。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牢记初心使命,自觉推进自我革命

  刚才,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党史、新中国史的简要内容,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全面更详细的内容,请大家结合本职岗位职责,更深入地学习,更深入地领悟,更深入地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

  通过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这次主题教育,中央列出了8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分别是:

  1.整治对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的问题。

  2.整治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

  3.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问题。

  4.整治层层加重基层负担的问题。

  5.整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的问题。

  6.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7.整治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

  8.整治对黄赌毒和黑恶势力听之任之甚至充当保护伞的问题。

  以上8个问题及自身查找出的问题,说到底是违背初心和使命的问题,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真刀真枪解决问题,持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四自”上下一番功夫,自觉推进自我革命。

第2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们更加需要一个正确的理论来加以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完成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通过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人谈三点体会:
  一、细研深思、融会贯通,在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丰富内涵上取得实效。金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金融数据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管理的重要依据,金融能力是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绝对清醒,自觉把金融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深入思考,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指引前进的方向。要牢记初心和使命,把讲政治贯穿于履职尽责的全过程,体现在求真务实、忠于金融的实际行动中。
  二、学思践悟、真抓实干,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金融改革发展实践上取得实效。金融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动金融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坚定不移完善金融体制,坚定不移深化金融改革,坚定不移推动金融创新,加快建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现代金融调查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更加坚强金融保障。以新思想谋划部署金融工作。更加自觉地把金融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思考、定位、布局,立足新时代、研究新矛盾、谋划新发展、制定新战略,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改革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着力填空白、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金融运作效率、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坚持不懈完善金融体制,充分发挥金融监督职能。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勇毅笃行、久久为功,在推进金融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实效。 金融部门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推动金融部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金融部门党的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做有理想信念、有事业心责任心使命感的金融工作者;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深化巡视巡察;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狠抓作风建设,奋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金融干部队伍。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是一个持续推进、常学常新、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化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举措、扎实的作风,不断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奋力谱写醴陵金融工作新篇章。

第3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使我们实现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动、战略上的完全主动,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意志、政治立场、政治主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指导我们党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强大武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对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学习,感受颇深。现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体会

  第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改进作风。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必须保持冷静清醒和坚韧执着,一刻不停歇地推向纵深。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以“两个维护”,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方向,“严把三关”即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第二四个自信”是贯穿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精神主线。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支撑我们的“四个自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课堂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为何值得自信,把坚定“四个自信”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我们要做好宣传教育文化工作,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方面的问题,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一是筑实认知认同根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传承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教育体系;二是筑实创新创造根基,以思想理论、学说体系、文艺作品、文化新业态等的精彩纷呈,把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新成果奉献给世界;三是筑实民众素质根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检视问题

  (一)形式方面满足于一般性的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多,业务学习少;泛泛学的多,认真领会少;学得多用的少。突出表现在:研究探索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缺乏思路。

  (二)工作部署多,检查指导少。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在推进学校工作方面不能结合实际现状不断探索更适合高效的方式方法。

  (三)群众工作缺乏创新,固守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总是沿用原有的各种方法制度,不能够提出新思路和新办法。

  三、反思根源

  (一)思想上重视程度仍需提升。忙于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少,学习方式单一。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多以笔记形式,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思考理解。

  (二)工作上缺少对理论学习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多以文件指导建议落实工作,缺乏结合实际情况的思考和探索,缺少对更高效的方式方法的探索。

  (三)创新精神有所欠缺。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时,倾向于按照常规、传统的方法、流程来,没有加入过多自己的思考,创新精神还不够,需要加强会上讲话或发言,特别是开大会时,还是有讲空话、套话的情况。

  四、整改措施

  加强思想认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认真做好笔记,反复阅读学习,理论联系学校及自身实际,记录学习心得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理论学习的思考和理解。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精减会议,多以实地调研、座谈等形式开展工作,及时了解一线老师的想法,多听取老师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合理加以利用。多学习、多探索,转变工作作风,合理进行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

  五、努力方向

  (一)深入理论研究,扎实理论素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运用到常规的教研活动中,加强政治思想意识。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运用法律武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稳定。

  (二)深入一线教师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走进课堂,贯穿德育教育。多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和同志学习,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思想觉悟,做到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

  (四)加强开拓创新精神,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第4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曲折探索章节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四、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承转折段落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最后,希望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力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继续谱写华丽新篇章。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第5篇: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讲稿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走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40余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项具体的制度。这些制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近代以来,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决定着中国革命的进程必须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什么?在当时,“人民”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共和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人民的一部分,而不是专政的对象,通过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协商建国。新中国成立之后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一个过渡时期,通过实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一化三改”的过程中,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采取让资本家从公私合营的企业中分得一部分红利和股息的办法逐步的向社会主义过渡,农业合作化采取由低级到高级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

  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同时,也需要总结自己的经验。1956年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党的八大确立的党的正确路线展现了党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做的探索,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全党的工作中心应该转向经济建设、进一步转移到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来。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这是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任务,而且强调走这条道路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这段简短精辟的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

  经过改革开放40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新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我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充满了自信。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科学的、规范的现代制度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完善和发展

  新中国70年,在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断创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完善和发展,我个人认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说,姓“社”姓“资”的问题,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的定义,纠正了我们以往将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

  第二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一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种是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中国,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这两种民主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十六字方针”,那就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强调“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大之后,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充分强调了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2018年3月新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新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习近平同志进行了宪法宣誓。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

  第三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表达了祖国大陆对台湾人民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意愿。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就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提出了九条方针(叶九条),这九条方针第一次全面地阐述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政策。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慈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六条方针,这六条方针集中体现了邓小平运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就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和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2008年12月,两岸海、空直航和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开了历史性步伐。为了坚持“九二共识”,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之后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是付诸实践首先是被用来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成了生动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英国政府把香港交还中国。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和澳门回归,标志着外国列强占领中国国土的时代彻底结束,开创了港澳两地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通过外交谈判并以“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新,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各国国情不同,每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不可能千篇一律、归于一尊。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国家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到,“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二者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同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另一个“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新中国70年,中国人走过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这些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坚持制度自信并不是说中国政治制度就完美无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发展了。我们不能自我满足,更不能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由两句话组成的,前一句话“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后一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丰富了现代化概念的内涵。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旗手,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万马齐喑的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很大程度的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世界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具有可借鉴性。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了重要的世界意义。


社会主义发展史宣讲稿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演讲稿

本文来源:https://www.sxqingyun.com/lizhiyanjiang/109433/

    热门推荐
    • 2023年支部书记讲党课简报(通用3篇)

      简报是传递某方面信息的简短的内部小报。是具有汇报x性、交流性和指导性特点的简短、灵活、快捷的书面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支部书记讲党课简报(通用3篇),

    • 任前谈话领导讲话内容范文十篇

      领导是在一定条件下,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任前谈话领导讲话内容范文十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第一篇: 任前

    • 巡视反馈表态发言范文六篇

      发言(fāyán),动词,义:评论,讲话。一般在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巡视反馈表态发言范文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巡视反馈表态发言1

    • 小学生英雄故事3分钟演讲稿范文(通用3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英雄故事3分钟演讲稿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党课讲稿:遵守党章严守纪律【三篇】

      讲稿,汉语词语,拼音是jiǎnggǎo,意思是演讲、报告或教课前所写的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讲稿:遵守党章严守纪律【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

    • 在职工违规违纪大会上的讲话范文(精选9篇)

      讲话稿是指把为了某一目的,在一定场合下所要讲的话事先用文字有条理的写出来的文稿。换句话说,凡写出来供宣讲或宣扬的书面材料都叫讲话稿,又称“发言稿”。以下是小编为

    • 2023年组织生活会发言范文三篇

      发言(fā yán),动词,义:评论,讲话。一般在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组织生活会发言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巡视整改反馈表态发言集合15篇

      督促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ūcù,意思是监督催促。出自《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巡视整改反馈表态发言集合1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