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亲情的唯美句子|回忆亲情散文随笔

|小学作文

【www.sxqingyun.com--小学作文】

  小编:欢迎阅读与支持,如果喜欢记得常来!内容简介:近几日做梦,总是梦见外婆,不知是我太想念她了,还是冥冥之中,外婆的灵魂依然陪伴着我们,因为这梦,我回... 觉得不错就继续看完以所有内容吧!

  欢迎大家阅读《回忆亲情散文随笔》,此文由随笔网小编推荐,大家多多指教!

  【一】:回忆外婆

  近几日做梦,总是梦见外婆,不知是我太想念她了,还是冥冥之中,外婆的灵魂依然陪伴着我们,因为这梦,我回忆起外婆在世的情景,回忆起和外婆疼爱,回忆起外婆的笑容。

  记的小时候,我最开心的事便是去外婆家,一到外婆家,外婆就会拿出各种好吃的给我,摸着我的头笑呵呵的说:“吃慢点,憨妮”,之后,就准备给我们做一桌好吃的饭。

  那时候,因为经济条济不好,平时大人都吃窝头,吃馒头和肉只有在过节才有,因为我从小挑食,不吃窝头,既爱生病,又瘦小,因为外婆家经济条件好,所以每次去了外婆家,她都很心疼我,给我准备肉和馒头,及水饺和包子给我吃,我吃的肚子圆鼓鼓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这时外婆就说,这回吃饱了,她开心的笑了,临回家时,再给我和哥带上十多个鸡蛋,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后很远,望着我们看不到影子了,才转身回家。

  记得我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去给姥姥家送甜瓜,因为小,大约8、9岁样子,不会骑车子,妈妈准备好大提包,大约能装十多个大甜瓜,说:“去给姥姥送瓜吧,孩子,路上累了歇歇”。出了门,我背着瓜就跑开了,我才不舍得歇呢,得赶快给姥姥吃,路上跑得满身是汗,遇到一个给学校照相的,他说:“你背这么多瓜去哪里,给我一个吧,我花钱买一个”,我说:“不行,这是给我姥姥的,怎么能卖呢?”,那人摇了摇头,说:“这孩子,钱都不要。”等我跑到姥姥家,背包的甜瓜全变了形,因为摘时正好是口感最好,刚刚熟的,一路颠簸,甜瓜有的张开了口,有的淌出了瓜瓤,身上也沾了些甜瓜汁,姥姥一边笑呵呵的拿出大盆,用来盛我带来的甜瓜,一边说:“这甜瓜真香,我都闻到香味了”,我心里刚刚因为甜瓜变形升起的自责立刻被姥姥的笑容淹没,我又开心了,姥姥给我拿出一身新衣服换上。中午吃完饭后,再带我到她家的果园里摘些桃和苹果给我带回去。

  因为两家离得近,大约有5里地左右,小时候,一有空就去姥姥家。

  记得有一天,那次去的时候情况是最特殊的,我和哥哥从姥姥家回家后,看到3个月的妹妹自己在厨房里,家里找了一遍,也没看到爸妈,问了邻居也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怎么办呢,妹妹饿了可不行,家里没大人,我和哥哥就商量好再带妹妹回姥姥家,姥姥有办法不让妹妹饿着,我和哥哥一人抱一会妹妹,一路小跑,一会到了姥姥家,姥姥说怎么刚走又回来了,我们说:“家里没人,只有妹妹,怕她饿了,就带回来了”,因为妹妹和表弟大的差不多,姥姥赶快把妹妹抱到舅妈怀里,说:“快喂喂小妮,别饿着好了”,看着妹妹吃上了舅妈,我和哥哥笑了,感觉完成了一个大任务。不一会,妈妈气喘吁吁跑来了,问:“见我家小孩了吗,小妮的找不着了”,我用手一指舅妈怀里的妹妹,说:“在哪里”,这时妹妹已吃饱,妈妈又惊又喜,她不敢相信,是这两个几岁大的小孩把那个更小的给抱过来的,而且还是从家里翻过锁着的木门抱出来的。小时候,姥姥家就是我和哥哥的乐园,有事就自己跑去,家里没人也去姥姥家。

  等到我上了初中以后,去姥姥家的时候就少了,大部分是放假后去,姥姥年纪大了,经常腿疼,我就给姥姥捏腿,姥姥就给我讲故事,讲一个人小时候家里很富,吃水饺从不吃两头的角,大人就把角晒干收起来,有一年大旱,地里颗粒无收,这时候,这个人没办法,只有把原来剩下的水饺的边角也吃了。故事是否真实不说,目的就是教育我不要挑食,不要浪费粮食。姥姥虽然不认字,但要求我要好好学习,她说你看我小时候没上学,干什么都不方便,你一定要上好学,临走时,再给我100元钱,我拿着姥姥的钱,望着她慢慢变老的背影,心里暗暗想,一定要学好。

  后来,等我上了大学,姥姥病了,假期去看她,身体又瘦又弱,一看到我来,姥姥又开始招呼小姨给我做好吃的,坐在床上给我拉家常,拉着我的手说:“妮来,学得不孬,考上了好啊”,脸上布满了开心的笑容,我说:“姥姥,病好点了吗?”姥姥说:“好了,好了,放心吧,我没事了”,后来舅舅说是姥姥得的是癌症,因为怕她担心,所以没告诉她。

  秋季刚开学一个月,哥哥来信说姥姥去世了,怕来回路程远,没让我回来,收到信的那个晚上,我梦见了姥姥穿着医院的病号服坐在床上,醒来之后,我真有点不相信,我那慈祥的,疼爱的姥姥去世了,难道晚上出现在梦中是向我告别吗。

  春节回来时,去祭拜姥姥时,出了姥姥家的大门,我的眼泪就止不信的流下来,我的姥姥啊,我还没孝敬您呢,您就走了,走到坟地,来到了姥姥的坟冢,我确信我的姥姥再不回不来了,我那一次是第一次体会的至亲的离去,内心无比的悲痛,亲人在经历病痛之时,作为亲人,我们却无能为力。

  但愿我的姥姥在那边的世界再没有病痛,谨以此文记念我的亲爱的姥姥。

  【二】:回忆

  破旧的槐木门,坍塌石头磊成的石墙,布满了岁月雕琢下的痕迹。门,还是那扇吱吱嘎嘎作响的门;墙,还是那堵一砖一石堆起的墙;家,还是我熟悉的家。院子里的东西一切好似都没有变,还是像往常一样寂静,美好,不,变了,少了一棵树,一棵活了九年的柿子树,一棵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许多的果实的树,一棵不求回报,一棵默默无闻的树,一棵只知道付出的树。

  那棵树,是我在姥姥庄上学时姥姥买的。那时还是很小的一棵小树苗。种下的第二年就结了好几个果实,它的果实不大,和橘子差不多,黄橙橙的,果肉是褐紫色的,吃起来很甜,很脆,姥姥说,那种柿子,熟了就可以吃,不要用酒捂。在这九年里,它总是不停的抽芽,长叶,开花,结果它的生命在周而的复始的进行着。就像我的姥姥哺育她的儿女一样,她付出,她无闻

  就在前一年,那棵柿子树,好像发了疯了一样,拼命的开花,结果,它把所有的养分全部输送给了它的孩子,让他们能够长的更好些。到了八月多,柿子熟了,金黄色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那是它一生中,结过的最多一次,超过了它自身承受的能力。到了第二年,它没有像往常一样,发芽,抽叶,开花它死了,真的死了,它是累死的,因为前几年的过度劳累,结太多果子累了。她想好好的休息一次。这些都是我妈和我说的,我听着很不可思议,但它就是这样。

  走进屋里,少了我熟悉的身影――疼爱我的姥姥。她累了,她困了,她静静的躺下了,她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

  【三】:回忆我的爷爷

  骑车去单位等红灯时,我在不经意间远望,哎呀,爷爷正在前面骑着三轮呢!我急忙追上去,突然“嘎吱”一声急刹车,“你不要命啦?”被正常行驶的汽车司机一顿训斥。我慌慌地向司机道了歉,退回来等着绿灯亮了,三下两下猛蹬就追上了骑三轮车的老人。虽然也穿着蓝色的中山装,虽然也弯着腰,可是我熟悉的山羊胡子在哪里?老人张着嘴愣在那里,我也停在三轮车前动也不动,一瞬间,只听见冷风吹着树梢上的枯叶沙沙地响……我明白,我又一次认错了人。爷爷已经去世十年了,而这样的错误也已经犯了无数次。我也无数次地期盼,天那么蓝,花那么红,爷爷要是还活在世上该有多好啊!

  一 我的回忆

  从我记事起,作为村长的爷爷除了管理村子里的大事小情,侍弄地里的庄稼,剩下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我们姐妹三人身上了。曾记得秋日的午后去棒子地里打叶子,小小的我把劈下的叶子顺顺溜溜的抱在怀里,满头汗水地穿梭在密不透风的棒子地里跟着爷爷劈了一垄又一垄。爷爷替我擦擦汗,接过我那一抱一顺儿又整齐的棒子叶子时,忍不住夸奖:这孩子真板生,有条理!望着大马车上高高的叶子垛,我的一小抱浮在上面,微风一吹,沙沙作响。这时候就感觉到浑身的轻松与凉爽!晚饭后,就着屋子里透出的灯光,我和爷爷就在院子里的大枣树下给牲口铡草料,爷爷把我整理的齐齐的青草或者棒子叶子一抱一抱地递向铡刀,早做好准备的我手起刀落,一段段齐整整的草料就准备好了。这时候爷爷会笑着说:“咱家的牲口可有口福了,吃这么精细的草料呢。”这时候,我会捡起树下被风摇落的红枣先放进爷爷嘴里,然后放进自己嘴里爷孙俩甜甜的吃上几颗。爷爷也会眯着眼睛,边整理草料边悠悠地说:“马无夜草不肥呀!”然后爷俩儿把草料装满筛子,端到大门外的马槽里。因为秋后的活儿重,爷爷还会在草料里加些豆粒儿、玉米粒儿作为犒赏。我一边捋着大马长长的的硬硬的鬃毛,一边欣赏大马美丽的丹凤眼。那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最好看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大大的双眼皮儿炯炯有神、脉脉含情。等到大马吃饱了,我就两手并用,去抚摸大马光滑的皮毛,鼓鼓的大肚子。大马温顺的垂着眼睛,把大尾巴摇来摇去,为我驱赶夜晚的蚊虫。有时候,爷爷就拿了大的猪毛刷子,细心的为大马刷去浮土,刷去疲惫,只刷得大马在月光下闪闪发亮。而我就调皮的拿着长长的青草逗弄大马,甚至会拿着狗尾巴草的长穗头儿去痒痒大马,只逗得大马咴儿咴儿只叫,安静的夜幕顿时生动起来。爷爷从来不着急,只是笑着望着我和大马,头上的皱纹在夜色里仿佛舒展了。

  农闲的冬季,爷爷不那么劳累的时候便教我们识字。虽然他自己因为家里穷没有正式上过学,但是他的四则运算烂熟于心,称粮食算账、鸡兔同笼等难题答案张嘴就来,算盘打得特别精准。很小的时候爷爷自己就借来别人的书,认字、写字,他的肚子里有无穷的谜语、故事、诗词、顺口溜。在我的记忆里,爷爷无所不会,大千世界所有的知识与道理在他那里应有尽有。还记得他领着我们吟诵:“燕子,汝又来乎!衔泥衔草,重筑新巢——”他摇头晃脑地用家乡话唱读,妹妹还小,用奶声奶气的声音学唱,还时不时的引得我们放声大笑。还记得晚上昏暗的灯光下,他教我们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一点儿一横长,一撇儿到南洋,十字对十字,日头对月亮”,他耐心的让我们在纸上反复试验,直到我们猜出,一个“告”,一个 “廟”字(“庙”字的繁体字),换来他的舒心一笑。还记得他给我们讲孔老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刘罗锅的故事,只讲得我们兴致勃勃,缠着他讲了一个又一个。还记得他教我们打算盘,我贪玩儿始终没有学会,只有姐姐学得精,噼里啪啦的把算盘珠子拨得滚瓜烂熟。还记得爷爷教我用古代的格式给远在易县的叔叔写信:“尊敬的叔父、婶母大人,一向安好?”他拿着我写的信给四方邻里观看,身为医生的老爷爷郑重其事地说:“字写得如此整洁,将来最差也能考上中专”。而爷爷拿着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像是又舍不得寄出去似的。

  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无忧无虑的乡野生活中结束了。上了中学,要到离家四五里地的场部去上。姐姐骑着新买的自行车,穿着漂亮的时兴衣服,系着红纱巾和同学们相约着早走了,而我,作为家里的老二,没有新衣服,没有红纱巾,只有门洞里的破旧的自行车可以骑着去上学了。这辆旧车,除了铃铛不响,哪里都响,连个车梯也没有。关键是前后车轮都没有瓦盖子,晴天还好说,雨天不但溅一身泥水,而且时不时的在泥路上被烂泥塞满车轱辘而动弹不得。在学校里只觉得同学们都用轻蔑的眼光看我,而自己的旧车在同学们的新车面前像拔光了毛的鸡在孔雀群里上不得台面。上学的时候,我每天不敢把车子停放在车棚里,找个没人的角落偷偷地倚在墙上。放学的时候,等同学们都走光了,我再去找到车子悄悄地骑回家。

  终于有一天,我和爸爸说起要买一辆新自行车。在八十年代的农村,一个家庭要想买辆新自行车谈何容易。爸爸默然不语,我一看没有希望了,躲在套离间偷偷地哭泣,爷爷拉着我的手来到正房里他的炕头上,语重心长的跟我说:“华,你从小啊,最懂事、最听爷爷的话。听爷爷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范仲淹家里穷,自己在庙里读书,每天以粥充饥。他成为有名的人以后,哪里还会有人笑话他?”一番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又骑着我的旧车上学了,只不过下雨时我改成走路去上学了,穿上爷爷给准备好的雨鞋,路上掐几朵儿野花儿,看着摔倒在泥地里的同学们迟到,竟然觉得有一些不可言说的安慰。中学时期的我就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鞭策中成长了。

  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发工资,我给爷爷买了他最爱吃的绿豆糕,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而这么些年过来,绿豆糕也成了我最爱吃的东西。他的牙都坏了,我给他配了一口假牙。他逢人就说:“我得了孙女的济了”,眉眼里的笑意都要从皱纹里流出来。我把爱人带回家,他夸了又夸。爱人搀着他的胳膊院里院外的陪伴,像是真正的爷孙俩。我结婚了,他说:到了婆家别挑食,这样才能带下吃命来,过上好日子。我生了孩子,他又嘱咐:一定要孝顺公公婆婆,这样对孩子也好……

  我不知道,在我眼里无所不能的爷爷竟然会被病魔打倒。那年春天,我买了他只能吃得下的八宝粥去看他,他已经水米不进,瘦得只剩皮包骨头。昏迷中他睁开眼睛,浑浊的眼神掠过众人,无力的胳膊在空中一顿乱抓。我哽咽,活生生忍住哭声,面对缠住他的疾病束手无策。谁知道,那一别竟然是天人永隔。田野里麦浪翻滚,似是为爷爷送行的人群,爷爷走完了他顽强的一生。

  二爷爷的生活

  老人们都说:你爷爷,这辈子不容易啊!爷爷的一生,岂能用“不容易”三个字概括,可是除了这三个字,还真找不出更合适的词来。他年少时丧父,身为长子,得为两个弟弟、两个妹妹操心。结婚后,二十八岁鳏居直至终老。当时,爸爸四岁、叔叔三岁。据说奶奶长得白净好看,且身形高大,是干活儿的一把好手。独自一人能装一辆大车的麦子。铁叉一把手里一攥,一捆捆的麦子就飞上了车顶。套牲口、赶马车、做家务,里里外外绝对干净利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家家户户都特别贫穷的时候,奶奶和爷爷照顾着弟弟妹妹帮着老奶奶把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又添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刚刚解放的农村算是好日子了。突然间,邻居大娘因为肺痨去世了。她死前用过的衣物家人怕传染就扔在了宅坡子上。奶奶不信邪,日子也过得穷,见衣服挺好的就捡了几件回家洗洗烫烫穿上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不久身强力壮的奶奶也得了肺痨,爷爷到处买药、找偏方,病情始终不见好转,奶奶迅速消瘦,吃奶的几个月大的小女儿也只好打糨子喂,连哭的声音都要没有了。那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北风呼啸,干硬的盐碱地仿佛都要冻裂了。爷爷作为村长要带领社员们下洼割苇子去,他放心不下奶奶,只好去求签算卦以佑平安。大神说:母子二人争一条命。爷爷不信,看着炕上躺着的奄奄一息的娘儿俩,炕下嗷嗷待哺的两个刚走利索的小儿子,却无计可施。到了下洼的这一天,心神不宁的爷爷怕孩子们冷又将身上的大棉袄脱下扔在炕上只带着一个小铺盖卷儿匆匆忙忙的被催促的社员们叫走了。谁知道这一下成了千古恨,棉袄压住了小女儿,是因为虚弱还是因为窒息,小女儿没了。奶奶痛不欲生,紧跟着也走了。爷爷从大洼奔丧回来,自责悔恨将他彻底击垮了。他搂着两个儿子欲哭无泪,只有凛冽的北风呼啸着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脸,也剜着人的心。这一年,爷爷二十八岁。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煎熬,他一语不发。只在黑夜里,点起一袋袋旱烟,两个儿子就在这个忽明忽暗的红点儿的映照下睡熟了。

  也就从这一年起,爷爷终生没有再娶,无论谁来提亲,无论什么理由。此后五十年的岁月,两万多个日日夜夜,爷爷的苦闷与孤寂都埋藏在他的心里,都藏在无数个黑夜里。

  爷爷一生嗜酒,估计就是从二十八岁开始。四岁的爸爸,三岁的叔叔在爷爷的精心呵护、两个姑奶奶的帮衬下跌跌撞撞的长大了。爸爸长的像奶奶,爷爷去哪里都随身带着,叔叔为此经常抱怨,岂不知哪个儿子爷爷不疼,只不过爷爷太过思念奶奶,带着爸爸就如同奶奶始终在身边。爸爸结了婚,生了三个女儿,没有生下传宗接代的儿子,爷爷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叔叔虽然生了儿子,但是他自由恋爱娶了论辈分是自己小姑的婶子,老封建的爷爷在村子里无法说说道道。于是烟和酒成了他必不离手的东西。等到我记事的时候,爷爷进屋一口酒,出门一口酒,出来进去一时也离不开酒。什么时候去他那屋都被烟熏火燎呛得咳嗽。下午的时候就和老伙计们斗个小牌,唠个家长里短的嗑。那时候年纪小哪里知道爷爷的苦闷,现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封建愚昧的农村,在飞短流长的乡间,爷爷如何顽强地面对人们的议论,又怎样孤独地熬过每一个漫漫的长夜啊。爷爷的晚年更是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忌酒,忌烟,更不斗牌。因爸爸嗜酒,叔叔嗜赌,屡次劝说无效,爷爷硬生生以身作则,忌掉了他赖以排遣寂寞的烟、酒、牌。谁劝也不听,说到做到。此一举,全村震惊,爸爸和叔叔终于有所收敛,专心工作。之后不到两年,爷爷病情全面爆发,撒手西去。我常想,如果爷爷不忌酒、不忌烟,是不是不会那么早去世。房后的槐树已经亭亭如盖,这是当年爷爷盖好新房时亲手种上的。如今又是槐花飘香的时节,一簇簇的白色花瓣热热闹闹地拥挤在翠绿的枝头。微风一吹,淡淡的清香飘过,爷爷,你闻见了吗?

  爷爷的一生,没有大的丰功伟绩。他年轻时带领社员们大刀阔斧的改造新农村,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亩产量,我不甚了解,但是爷爷的口碑甚好,村里、周围村子每个认识他的人说起爷爷都是挑大拇指,这我是知道的。我上学时去同学家玩儿,同学的爷爷奶奶一听说是汝田的孙女儿,都会拿出家里唯一的好吃的并说:好,多吃点儿。退休后领着妈妈种的十几亩自留地,是全村的样本,老人们都说:汝田种的地跟绣花儿一样。养的牲口溜光水滑,高大健硕。业余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我们姐妹三人身上,如今三姐妹都从事教育事业,在村子里也是首屈一指的。在爷爷的葬礼上,妈妈说:你爷爷一辈子虽然老是挤兑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是他这辈子真是不容易,你们也都有文化,给爷爷写个祭文吧。我点头,亲朋好友们都在,爷爷也还在。灵堂里的照片上他微笑的看着我,一如小时候我不听话时他娓娓地劝说。我用一只瘦笔能倾诉对爷爷深切思念,却无法言传他一生的坎坷坚强。我用满腔爱恋能表达对爷爷的无限感激,却无法挥去他终身的遗憾孤寂。

  爷爷的书还在,发黄的纸页,繁体的汉字,孤零零的躺在床头。爷爷的眼镜不见了,我经常淘气戴上晕乎乎的装小瞎子的眼镜遍寻不见。也许,是爷爷自己带走了。也好,有个伴儿就好。

  三 葬礼上的祭文

  爷爷,再喊一声我的爷爷,您的灵魂慢点儿走。爷爷,我的话您还听得见吗?我的好爷爷,您一生明事理、意志坚、懂人情、疼弟妹、护儿女。把自己的一切给了别人,直到病重也曾不说自己有多难受,只是用凄凉的声音诉说您的痛苦,用无助的眼神表达对我们大家的留恋。爷爷,我的好爷爷!

  爷爷从小头脑睿智。虽未进过学堂,但识文断字,无师自通。计算数目,脱口而出。家中大小事情,均有您的深谋远虑,街坊四邻的矛盾,都有您的出面调解。因此,事无巨细,大家都以您为先生,而您也乐此不疲。

  正是因为您的机智,因为您的顾全大局,您曾一度担任村长之职。为了邓庄子的老少百姓走上幸福之路付出了心血。您是邓庄人的楷模,是我们张家人的骄傲。

  在家里,您是长子。吃苦受累您在前,安逸享受没有您。在那个生活贫困的年代,您帮助老爷爷、老奶奶拉扯大四个弟妹,吃糠咽菜、走南闯北。您是多么不容易,可是谁又能帮您一把呢?

  终于奶奶来了,患难与共的好帮手。可谁曾想,只是几年功夫,年轻的奶奶扔下年仅4岁、3岁的爸爸和叔叔就撒手西去了呢?只可怜,您二十八岁就守了寡,拉着两个孩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您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终生未再娶妻,苦守五十年。您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可是您的痛苦又有谁能真正体会到呢?五十年的孤独生活,两万多个漫漫长夜您是怎么熬过来的呢?人们只说您爱孩子、脾气犟,可又有谁真正理解您呀?我们给您买好吃的、好穿的,可是年幼无知的我们又有谁真正和您坐下来好好说说话,排遣您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呢?

  您拉扯大爸爸和叔叔,随后有了我们姐妹三人和弟弟。爷爷,您好高兴呀,您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我们身上。还记得您教我们识字,念“燕子,汝又来乎。衔泥衔草,重筑新巢”;还记得您教我们猜字谜、讲故事;还记得姐姐单位当现金,您教她的算盘让她得心应手;还记得我爱下象棋,您教会了我双炮将;还记得三妹贪玩儿,您教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记得弟弟调皮挨打时您焦虑心疼的眼神;还记得您病重时舍不得让弟弟给您端屎端尿……您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可是,爷爷!曾经生龙活虎、身强力壮的您怎么突然就倒下了呢?爷爷,您站起来呀,那个刚刚骑三轮儿过去的老人不是您吗?爷爷,我天天梦见您又健步如飞了,天天梦见您教我写字、读书啊!

  爷爷,爸爸妈妈常说,你爷爷一辈子吃苦受罪不容易,你们一定好好孝顺他。我们听话,可是您怎么就不多活几年让我们尽尽心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我常想,等您病好了,我带您去吃大饭店,逛大商场,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爷爷,你在哪里?您常教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是您吃尽了苦中苦,却没来得及享受人上人的生活。

  爷爷,我的好爷爷!阴沉的苍穹是天公为您悲伤,静止的空气是大风为您默哀,悲凉的哭声是亲朋好友对您的哀悼。爷爷,您放心的去吧,您睿智的一生,您顽强的毅力,您勤劳朴实、深谋远虑的优秀品格是您给我们的巨大财富。您是我们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愿您和奶奶早日相聚,在地下安息!爷爷,您一路好走!!

  【四】:爱的回忆

  童养媳,是个遥远的名词,现在人对它已经非常陌生,只有走进民国的影视或书籍方能知晓那段历史的苦难。因为旧社会非常贫穷落后,众多的民众因家境贫寒而娶不起儿媳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到外地抱养一个女孩来做童养媳,待养到十四、五岁时,就让她同儿子完婚。

  虽然童养媳时代已经过去大半个世纪,今天提起,是对于一个无私无畏的封建社会女性的一种追忆。因为她就在我身边,一位值得敬重的人——我的二姨。

  是二姨诞生一百周年纪念,由一个封建社会的童养媳成为驾驭人生,主宰自己命运的女强人,尤为值得后人敬仰和牢记!

  二姨姓袁,名满荣。名字意欲深刻,荣,是袁氏家族的传承和象征。外公广学在世时十分讲究风俗、家规。希望子孙能光宗耀祖,所以兄弟姐妹中的名字都带“荣”。“满”意味着女孩的降生到此为止。为了延明香火,父母求子心切。

  二姨生性可爱,打小思维敏捷,她坚持强不过分,懂得爱憎分明。有不对的地方,还敢与大人理论。很独立,很像男孩子性格。

  看她自立,吃不到“唠吧”亏,家里人很是放心。九岁她就能自食其力,并作为童养媳送她到了唐龙谢家村的谢氏家。听到后二姨十分难过,她坚决不从,大哭大闹:“我不去,打死我也不去……”在封建社会,父母的话金口玉牙,女孩只好唯命是从。二姨家家境不错,父亲没有职务,但是个文化人,母亲知书达理,村里诗书氛围浓郁,突然要到另一个不同意味的环境里生活,她实在受不了这种强行和委屈,还经常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不吃不喝。

  在父母的再三劝说之下,选定好良辰送她去了谢家,从此二姨成了谢家的人。谢家人懂得珍惜,只是家境贫寒。一个充满梦幻的少女虽然勉强接受了这一事实,但在她纯洁缤纷的世界里已经感到路途的迷茫。虽没有涉事,但她已经开始懂得。可谁又能读懂自己的内心呢?好几次她偷偷跑回娘家,看着眼前未成年的孩子做母亲的心里十分难过,并想:家里不是揭不开锅,为何要将女儿送出去呢?娘亲一把搂着自己的女孩失声痛哭。“如果不是谢馨香人好,娘也不会这样做啊。只要一生勤劳,你就不愁吃穿。儿啊,听娘话!”

  在当地,曾氏的为人教养屈指一数,尽管男孩家境窘迫,可送出去的女儿决不能坏了家风,嫁出去的女孩应该孝敬公婆关爱丈夫,抚养好儿女。每次跑回家来,外公总要好说歹说地送她到一个叫唐龙坳的岔路口,但好几次她都躲到路口的丛林,直到谢家人找来父母才知晓。此后每次回来外公要费尽周折将她送到谢家庄去,直到迈进家门外公这才打道回府。一路上只见她晃晃悠悠,慢慢吞吞,边走边采摘着路边的树叶或小花,三步一回头,眼里依然含着泪水。

  馨香这孩子人品很好,他的豁达、勤奋,像个成就家业的人。人正儿八经,从来不会花言巧语,在外公看来这些都是优点。看来这辈子也只能任由天命,既然改变不了现实,难道还改变不了自己?二姨想。从那以后她经常背着背篓,带着镰刀,隔三差五地回娘家看看父母,看看曾经和自己打闹的姐妹。未来成为定局,她尊重父母,选择了孝忠。打那后欣然面对生活。每次回来她都要带着背篓,准备觅猪草,拾些柴火,带回谢家去,每每满载而归。

  一个睿智的女孩众观家人,自然一举多得。

  对于岳父的教养,馨香记在心上,为之感动。

  谢家人待二姨很好,慢慢的二姨也安下心来,好好地爱这个家庭。

  二姨美好的年华在谢家度过,经历了苦难,但没有受到过欺凌;没有过自己理想的幸福,但得到过尊重和爱戴。

  二姨说话直爽,有时甚至尖刻,一个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性格的女性。可偏偏很多人喜欢她,说这样性格的人让人安全。殊不知刚毅的女人在一个七尺男儿的心理会是什么感受?有人这样看。一个把爱当成责任的人,又怎么会不爱自己的丈夫呢?尽管语言不多,爱却深藏心底。一个不爱家人的人又怎么去爱身边的其他人?平时很少交流,只在歇下来时,二姨会想起姨父“做什么鬼,这个时候还不回来!”回来后她又说:“还不快吃饭去,饭菜还热着呢!”她表情自然,不带一点儿温情,但急切的话语饱含了关爱。爱是从风雨里走来,对于阳光并无过多奢望,幸福是多元素化的,真诚平淡的相处也没有什么不好。

  二十二岁那年,二姨她们有了自己可爱的孩子,首先是个男孩,她很高兴。女孩一样很好,但男孩不再重复自己的苦难,不再重返贫瘠的大山……。她坚决送孩子上学,哪怕“肩膀顶不起背脊扛”劳动虽然辛苦,但她很快乐。耕地犁田伐山种菜,每每出去,她首先想好许多当天要做的事情,梳理之后一并兼顾完成。工夫不分男女,体力活她不在话下,做起事来甚至比男同志还行。

  大自然是无私的,在她眼里自然界的所有植物是珍宝。山花和野草给了她的灵性,诗一般的生活给予她无尽的向往与追求,她没有文化,却能把心交与身边的人和事,交与古老的农庄和美丽的大山。从接受现实的那一刻起,她心灵沉静,随之事事称心如意,大概这就是福祉,是勤与爱的惠及。是挚着和坦然所收获到的快乐。

  尽管家境贫寒,不爱不行。二姨完完全全爱上了这个家,她起早贪黑,从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过,她种瓜得瓜,再多的收成她不变卖,而是用来惠及更贫困的人。她始终觉得富有,与其不同的是她会精打细算,她付出的劳动是常人的好几倍,所以她收成多多。也因为胸怀坦荡所以她生活得很快乐。听说谁家困难,她会毫不犹豫地施舍。在她自信的同时也给予了身边人的勇气和力量。人,因为付出,所以坦然。也因坦然之所以付出。

  离她家一里地远便是国营矿区,住满了工人家属,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穷富不均。河南籍的老董,家有六口,仅靠一个人的工资生活,生活十分拮据,二姨知晓后,经常拿些米、鸡蛋、红薯之类的送到他家里,好几年,直到董师傅的孩子渐渐长大,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董师傅一家十分感激,日后常来常往。

  知道二姨人好,凡路过的人都喜欢歇下脚来喝茶聊天。只要听得谁家困难,她就“哎!造孽,真是造孽哦!”地自言自语道,一边从屋里拿出东西“来,拿回去解难为知急!”“那你自己家呢?”对方问。“不要紧,吃了用了还会有的!”回答爽快。她的豁达和无畏令人鼓舞。她言语不多,而是用行动诠释

  如果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是源于二姨小时候的机灵和霸气,她看管十亩山林从没有被人偷盗过,只要听到她的响声,小偷就被吓得心惊胆战,掉头就跑。她总是无所畏惧,从没有害怕过什么,到深山峡谷采摘山药,到杂草丛生的沟壑寻觅山珍,甚至连好高的树她都能攀爬上去……。

  虽自己没有出过远门,但这个世界仿佛早已被她熟知。一个通情达理的女人秉持着爱和善良,走到哪里所收获的便是幸福和快乐。为孙儿的降临,她毅然打理行装独自北上,一路到达儿子居住的地方湖北咸阳。对于她的远行家里人十分担心,而她若无其事,连连说“不怕不怕,没事。我一点儿也不怕,路在嘴边!”两个月后听说她回到家里,姐妹们纷纷带着针线活,围坐在农庄前院的荷树下,听她“讲那过去的事情”。她将前后的所见所闻讲给身边的人听“那树,那原野,那青山擦肩而过。那刺激仿佛在驾驭飞船穿越时空,穿越地球……。”“武汉的街市美丽极了,武汉长江大桥真壮观……。”她说个滔滔不绝。姐妹们听得津津乐道。她觉得人活着很辛苦,其实快乐就是要让人分享。

  听得出平时风风火火,精明能干的她,照顾好一个月子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伺候着的她在孙儿和儿媳面前却是温文尔雅,像只温顺的“老兔”。

  二姨依然离不开曾经相处的山和水,田和土。回来后她像往常一样到山上去,到地里去,看看久违的翠竹,看看葱容着的大树。所不同的是,自己多了一重身份,人变得年轻了些。喜出望外时没有想到的是,幸福和天伦之乐正张开双臂拥抱自己的时候,毒蛇夺去了她的生命。永远记得,一个夏天,是个晴朗的下午,在新龙上的水渠边,终结了生命,年仅57岁。

  噩耗传来,让许许多多了解和认识她的人都为之叹息而落泪。所有的亲人和好友、路人,许多了解她的矿区职工和家属纷纷前来为这位善者道别、送行。

  瞬间的离去,如晴天霹雳一般,怎能叫儿女们接受?一片夕阳下的红霞却永远定格在碧空之上。

  姨妈一生,最大的财富是勇于战胜困难和迎接新的挑战。一路走来,沿途绽放美丽,用信念改变自己,以良好的心态正视身边的一切。

  【五】:回忆我的母亲

  在辞谢宴席上,烫着短卷发、脸上已布满岁月皱褶纹理的李书记嬢嬢那一番话点醒了我心目中对母亲的定位。

  你妈妈是个很有远见的人。

  高小学历的妈妈,从荣远嫁到隆(在交通不便的60年代,几年才有一次探亲机会,也算是远嫁吧!),嫁给做石匠的父亲,而父亲是过继到隆的蔡家大院的,随住不随姓。年轻时代的父母就过着谨小慎微的日子,耽于同族虎视的目光,努力承续着罗氏和蔡氏的重任。

  日子贫苦,父母靠种地和打石养育着罗氏三姐妹。在村落里其他孩子都外出打工之时,父母培育了一个幼师和两个大专生。不只因为孩子读书的勤奋,更多的源于母亲长远的目光。最小的那个,我,是复读之后步入大学的。

  人生是一场修行,母亲的修行,尤为苦难。

  年轻时候的母亲便经常生病,依稀记得,小学的我就频繁出入隆昌的公馆巷那个三角转弯处的药房甘草片、氨茶碱......有时无钱买药,就这样拖,虚耗着身体。再大一点,我初中了,家中光景亦如是。一次回到家,时值寒冬,母亲躺在病床上。她叫我把喂养的母兔和一窝小兔送到张家坝子的某家去(无精力喂养,也要为它们谋个好去处)。其间,父亲在厨房做饭,近一段时间经济的拮据,伙食甚是简单。父亲尽自己所能,多做一些家务。贫苦兼有疾病,那是一段惨淡的日子。

  身体好点时,为了生计,母亲尽可能的多方努力。那个时代,粮站在每个城市都是个香饽饽。粮站炼油需要大量煤炭的燃烧。未燃尽的二炭,便成为周边农家们争先捡拾的燃料。临近郊区,土地粮食匮乏,燃烧更是紧缺。初中的我每每放学,路过粮站仓库的外围,都能看见倾倒煤燃烧物所堆积的半圆锥形小山,高约7-8米。村里人密集在小山的最外围,捡拾二炭。其中便有我的母亲。而粮站工人倾倒煤燃烧物时,是最激烈的时刻。浓厚的热气与烟尘由上往下扑面而来。大块的二炭,黑灰色块状由高往低处垂落,冒着未烬的热气,滚落到了最边沿。这时的大家都争先恐后捡拾这些大块状,瘦弱的母亲也在其中。倾倒产生的烟尘还未散尽之时,污染最为严重。想那时候的母亲,旧疾未除,新患又添。为了生计,为了全家,母亲顾不了太多太多。

  母亲不仅勤劳,而且是方圆几个村落中的缝纫编织高手。母亲织的一手好毛衣,且业务繁忙。用父亲的话来说一年到头都在打毛衣,五伏六月都在赶功。母亲不仅为全家编织毛衣,而且左邻右舍的要求都一一答应,连我的高中同学也曾享受过这种福利。编织带来了摩肩接踵的热闹。最热闹时,多在周末。隔壁在内江火车站上班的大姐,定会准时来到我家。她一口一声李嬢嬢,加入这聊天的队伍中,摆谈着这一周来车站的逸闻趣事,交流着编织毛衣的手艺。她们各自背倚着堂屋的左右两扇棕黄色大门,坐在小竹凳上谈笑风生。有时大姐还未来,街边守店的胖大嫂就会提前光顾,打着毛线,时不时的交流着成年女子谈论的话题。而如今的胖大嫂早已成为胖婆婆,时常抱着她的孙儿从我家门经过。

  母亲还会一手好裁缝。每年春节前夕,最让人兴奋的便是采购各种布匹后,母亲将它们一一制成成衣。有父亲的中山装,姐妹三人色彩明媚式样各异的大衣。而母亲的新衣样子,我大半已经忘却,可能是母亲专注于我们的新衣,而忽略了自己的式样吧!与新衣有关的就是旧裳吧,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喜的是新衣,忧的是姐姐们换下的旧裳,等着我的传承。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两件。青黑块与灰白块夹杂的格子纹的单衣。姐姐们各穿过一件,到我那就一下有了两件。而两件的衣袖肘弯皆已磨破。母亲用耐穿的涤盖棉布块贴上两肘弯,又可穿好几年。那时的我,极厌烦这两件。别人皆是完整的新衣,漂亮可爱,而我要时不时换上这两件打了补丁的衣服,相形见绌,甚是懊恼。现在回想,树欲静而风不止,若能换回母亲在世,叫我穿多少年补丁衣物皆可以!

  作为农家人,劳作是艰苦的。春种秋收夏打谷,各种体力活,不是语言可以描述出那种辛苦的。

  母亲身体羸弱,但每年的收获时节却是父亲的好搭档。仲夏时分,农家田地里处处收割打谷的场景。我家的田地分散,而有两处在兵站和黄得利。记得我6、7岁光景的盛夏,在黄得利的水田里。骄阳下,母亲戴着草帽,帽沿下可见大颗大颗流淌的汗珠。汗水浸到系绳上,沿着脸颊,滴落下来。此时的母亲,正用镰刀收割着成熟的水稻。金黄的稻束,被母亲迅速地收缩成一束,右手的镰刀随即跟上,迅速割断谷草,一缕一束一叠。转瞬间,水田里,堆砌了好几堆稻谷丛。而父亲则用板筒、筛子等工具,一把一把将稻束上的稻谷震落下来。辛苦了一上午,这块田地的稻谷已大半收割清打。在休息时,父母喝点水壶里的水,吃点我们在家中早已削好的水果。运气好时,可看见父亲捕捉水田里的田鸡。而那一晚,我便可以吃上油炸的美食了。说来惭愧,田鸡,是我从姐姐们背回的稻谷上拿回的;而且是经我手,将谷草系的田鸡一一解剖的。或许我的天性中也有一股子狠劲吧!而一天劳作后的父母,回到家,早已疲惫不堪。依稀记得,看到父母回家,我会用大蒲扇给他们扇扇,再端上一大杯调了白糖的温开水。追忆至此,往日历历在目。

  母亲亦是村落的出纳人员。接触各色人等,母亲都热情而细心,宽容而大度。隔壁家的蔡家老婆婆,祖母在世时曾借住在我家,父亲初过继,她便虎视眈眈于我家房屋。后来迫于上天夭折其两子的压力,搬迁成为邻居后,便以老者身份乡村泼妇样,坐在她家门口时不时地对我们家进行人身攻击。有些日子,老婆婆的措辞,如复读机样,隔三差五地循环播出,连她家儿女出来制止都未果。母亲经常安慰我们说,让了你四两秤你都认不到,不和她一般计较。打那,我们从小便知道了有一个词,叫忍让。

  农家的人最注重春节前的好彩头,也忌讳好运气的丢失。村子里春节前都有人均补助的领取与发放。款项若能尽快发放,母亲的工作便能早些完成。虽然每次母亲都一一托人转达带讯希望在大年前领取,但总有些人拖拉耽搁。有年大年三十,全家人都在厨房忙碌,准备过年的菜肴时,有人冒冒失失地闯进来,要领取款项。看到此人,我们都很愤怒,因为过年时节的忌讳。但母亲短暂犹疑后,就应承了。想来,与人方便,终会与己方便。善待别人,亦善待自己!

  母亲是个善良的人,亦是个严厉而慈爱的母亲。

  犹记两画面。幼小的我自认为水果分配不公将水果掷出后,母亲苦口婆心地对我一番诉说;初一时,调皮被请家长,班主任拿出玩耍之物,母亲对我的既呵护而明晰的分析道理。

  每一个孩子,都是母亲掌心的至宝。

  每一位母亲,都是孩子家园的依靠。

  当这个依靠抽身远离,孩子的伤心只有自己知道。

  时值2016年的1月2日,时间已过31日。

  在隆昌,在龙市。

  母亲,你在里头;我,在外头。

  叩首祭拜,冬阳暖辣。

  灯下泣书,寒意阑珊。

  远去的母亲,在那方,一切要皆安好!!!

  以上就是关于《回忆亲情散文随笔》的内容,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持续关注随笔网,精彩不断!


回忆亲情的作文800字 回忆亲情的作文600字 回忆亲情往事的感慨句子 回忆亲情的好句子 晒旧照片的回忆亲情 回忆亲情的古风句子 回忆亲情的景物描写作文 回忆亲情回忆的诗句 回忆亲情的作文题目

本文来源:https://www.sxqingyun.com/zuowendaquan/63014/

    热门推荐
    • 向抗洪英雄致敬小学作文范文五篇

      现在是全民内容为王的时代。写一篇好作文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需要写一篇关于近期防洪救灾英雄事迹的作文。在编写事件合成时,我们需要为

    • 政治素质考察情况报告

        政治素质考察是评估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方法。青云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政治素质考察情况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 科技兴国创新未来小学作文【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技兴国创新未来小学作文【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向抗洪英雄致敬小学作文【7篇】

      抗洪,汉语词汇,读音kànghóng,解释为指抗御洪水灾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向抗洪英雄致敬小学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篇一】向抗洪英雄致敬

    • 我的动漫老师作文400字【八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动漫老师作文400字【八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我的动漫老师作文400字我的漫画老师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 我的匠人偶像作文1000字大国工匠范文(精选3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匠人偶像作文1000字大国工匠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的匠人偶像作文1000字大国工匠篇1  《大国工匠》讲述了

    • 多彩的活动作文500字范文四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多彩的活动作文500字范文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多彩的活动作文500字1前些日子,学校组织我们去丰润区春游了。我们早早地就到了学

    •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学子作文【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学子作文【四篇】,仅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