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好看吗

|励志电影

【www.sxqingyun.com--励志电影】

  在接近期末考试的倒数第五周的周五晚上,我重温了一遍几年前高中时看过的科幻电影《火星救援》。在耗费了逾两个小时看完后,对于这部电影或者说对于这类硬科幻电影,我有了一些更新、比以往更“完善”的看法。

  这部由马特·达蒙主演的硬科幻电影主要讲述了主角马克与其他宇航员在火星执行任务时因故不慎与大部队在紧急撤离火星时分散,独自一人在火星上生存近两年并最终获救的故事。整部电影都在传达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协作”精神,同时表现着美国乃至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种族对于宇宙遨游,或者说殖民太空的想象并映射出当前航天科技发展进度乃至方向的投影。

  在传达感性上和精神上的情感的同时,这也是一部硬科幻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应该说主角的每一个“求生”步骤看来都有着至少表面上“严密”的科学逻辑。用氢和氧混合制造足够的水;用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量维生;用人类排泄物中的细菌制造微生物,肥沃火星的土壤以种植土豆作为食物;用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与地球取得联系……主角步步为营,规划出自己的求生及获救计划。整个剧情看来至少在合理性上没有太大瑕疵。

  从剧情中主要任务马克的心理角度分析,我以为他是乐观的。整部电影都在传达着这样一个事实:无论遭遇到什么,主角始终在不停解决问题,始终没有放弃。他在不遗余力传达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一种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不畏惧,反而勇往直前的精神。从一开始自己为自己疗伤,到制定详细的生存计划,再到奋力与地球取得联系,在补给飞船发射失败后依然安慰自己,安慰他人,甚至在土豆种植舱因气密室爆炸而损毁后依然给自己打气,马克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是一个软蛋和懦夫。这种乐观的精神也许是当代社会我们大部分人所不具备的。这一点,在看完后给我的印象很深。

  这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它同时也带有“荒岛求生”的特质。人类甘冒巨大的风险进行太空探索,宇航员流落异星,独自求生,很有“鲁滨逊漂流记”的即视感。只是这一次,马克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找到一个“星期五”。但我想这也许正是这部电影的吸引力所在。想一想,一个人独自处于一颗星球,除了自己之外,再没有其它生命。更要克服心理上的孤独和生理上的极限,生存的条件,也许从未如此艰难。最终能够吸引到观众的,依旧是求生带来的刺激感和主角在这颗荒无人烟的行星上绝地求生的“真实”体验。

  同时,高度还原的“火星”环境也带给观众一种极度真实的观影体验。电影在后半部分展现了很多广角拍摄的镜头,将火星的恶劣环境展现在观众眼前——远处连绵高耸的山脉,风暴肆虐搅起漫天的沙尘,整个视觉被末日的红色笼罩。“真实”的特效将一颗不适宜生物生存的星球原貌展现给所有人。在这种大环境设定下,宇航员马克独自驾驶着火星车经过近半年的“旅程”,或者说煎熬,到达能让自己升空获救的地方。而从俯拍镜头看去,火星车在星球表面的荒漠中划出一道肉眼难见的“划痕”,又会给人一种“自然”何其伟大,人类何其渺小的感觉。我想这应该也是这类宇宙星球探索类科幻片要表达的主题之一。

  除此之外,电影在情感上的表达确实做的很不错。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剧情的推进都丝毫不显虚假和拖沓。马特·达蒙很好地演绎出了一个宇航员被困、自救、受挫、悲哀甚至愤怒的情感表达。而地球上美国宇航局一众人等,包括中国国家宇航局为了寻求“合作”,为了拯救这位美国宇航员所进行的国际联合无不表达着美国的所谓“人道主义”精神。这也是这类美国电影历来要传达的精神核心。

  《火星救援》同时也是一部硬科幻电影。具体而言体现在了这场“自救与被救”行动的方方面面。从电影一开始被困宇航员马克自己制定的严密饮食摄入计划到NASA计划用飞船在马克“断炊”前送补给,再到最后通过气压对“赫尔墨斯”飞船进行减速,同时马克故意用宇航服减压获取相对距离和速度,一种“真实”的感觉取代了多数科幻片应有的“幻想”。

  不同于十多年前的类似题材的科幻电影《火星任务》,《火星救援》实际上从科技应用的角度表达了人类对于宇宙探索的好奇心,对于行星殖民的欲望和对于当前航天技术进步的展望。《火星任务》最终展现的是人类对于更先进更智慧人类文明的追求,而《火星救援》实际上在表达以后几十年人类对地球和太阳系探索的计划,在为星球与星球间的探索作“铺垫”。

  从月球到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这些星球始终是多数人目光的焦点所在。从古至今,对于深空宇宙奥妙的好奇,对于夜空中闪亮星星的追寻,人类从未停下过前进的脚步。哪怕牺牲的再多,也从未原地踏步。《火星救援》表达和体现了这一点。在电影的最后,无论如何,在救回宇航员马克后,阿瑞斯火星探索任务最终还是在进行。风险不足以抗衡人类对星空的求知欲。

  而从近几年有关航天的新闻和资讯来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抑或是其它有能力对太阳系乃至深空进行探索的科技大国,都在宇宙探索上砸下巨资,投入良多。

  近些年利用地球轨道的空间望远镜或者建造在地面的大型射电望远镜,人类发现并初步“探索”了一些类地行星。有一些甚至可能有着与地球类似的生态环境,也许存在着生命。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在表明,《火星救援》里,人类有能力进行初步的宇宙航行并探索与地球距离较近的星球的这一“想象”,也许将会在未来大半个世纪中,成为现实。

  电影艺术终究源于生活,来自现实。虽然它一定程度上高于现实,但现实总会“告诉”我们,电影里的一切,终将成为现实。从科幻片的角度来说,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就展望了人类在21世纪的太空“生活”,虽然至今这类“生活”没有完全成为现实,但它的确实现了一部分。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发展成熟的航天飞机,当代研发的完全能重复使用的“龙飞船”,不得不承认,这类似于《2001太空漫游》里主角乘坐的往返地球与空间站之间的飞行器。

  硬科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未来我们人类将实现的科技的投影。不同于其它如《星际迷航》、《星球大战》之类的幻想型科幻,我相信人类最终会实现硬科幻电影里的大部分技术。这也是对这类电影的肯定。

  而科幻与情感的结合,正如同给技术注入了灵魂。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时代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变化,人类始终是群居动物,作为智慧生物,人们该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投入。电影表达的艺术也正是情感表现的原因。一部科幻类电影之所以卖座,不止在于电影里“先进”的技术和科技的“进步”,更在于它要表现的人的情感,在于它要表达的观点,我相信这才是一部电影之所以有意义的原因。

  纵览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伴随着一次次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也是人类文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文学表达某种意义上代表的正是人类情感的发展。从逃避现实的浪漫主义,到正视现实、批判现实的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人类在技术进步带来的生存环境和时代变迁中,也渐渐明白自己为何而生,为何而往。技术的进步带来的还有情感表达的变迁。

  类似于哲理表达的,《星际穿越》、《火星救援》、《星际迷航》、《火星任务》、《星球大战》等各式各样的科幻电影,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相似的特征。不论剧情的变化和起伏,也不论表达的重点和价值,这种片子存在的最大意义是,提醒人们自己的未来该往何处去,因为人类的命运其实握在自己手中。

  文学艺术性的表达终究有限,浩瀚的宇宙无垠,未知的星空等待我们去探索,宇宙中发展出文明的智慧种族并不只有人类,但在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应当做的,是将情感与技术合二为一。科技的发展也应等待灵魂的脚步,只有这样,未被发现的领域才能有机会被人探寻。


为什么火星救援被禁了 火星救援为什么被限制

本文来源:https://www.sxqingyun.com/lizhidianying/60535/

    热门推荐
    • 重逢电影观后感1000字集合4篇

      观后感是指观看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其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重逢

    • 重逢电影观后感8007篇

      重逢,汉语词汇,拼音chóngféng,意思是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今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逢电影观后感800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篇一】重逢电

    • 国防电影观后感1000字3篇

      国防,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和分裂,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安全和发展利益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

    • 可爱的中国电影观后感三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可爱的中国电影观后感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电影大浪淘沙观后感1500范文(通用3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大浪淘沙观后感1500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

    • 全班同学一起看战争的电影观后感【3篇】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电影《血战湘江》,将于6月30日在全国公映。该片全景式描述了红军付出巨大牺牲血战湘江的悲壮故事,展现了红军将士满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

    • 电影最可爱的人观后感6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影最可爱的人观后感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第1篇

    • 观看清廉微电影初心观后感【五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观看清廉微电影初心观后感【五篇】,欢迎品鉴!观看清廉微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