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故事十四篇

|励志故事

【www.sxqingyun.com--励志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故事十四篇,欢迎品鉴!

红军长征故事篇1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红军长征故事篇2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齐,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能够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和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貌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出,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红桃2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红军长征故事篇3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

  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战士们听了他的话,都把仅有的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来越少了,战士们只能用一点青稞面掺在野菜里煮汤喝。

  战士吴开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经饿了两天,周副主席知道后,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给吴开生两碗。他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的说:“这是革命呀!”吴开生流着眼泪说:“我只要有一口气,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这天晚上又是狂风暴雨,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自然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战士们都到他作为办公室的帐篷里去休息。

  大家怕影响他工作,都不肯去。

  他冒这大雨亲自来了,说:“你们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话像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

  这样走了几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呢?”警卫员急了。

  周副主席两只大眼睛放出了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们的手中。

  战士们流泪了,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

  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

  行进着摧不垮的钢铁红军。

红军长征故事篇4

  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痛苦的时期,如果你放弃了,那么你注定一辈子失败。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应该消极面对,要勇敢地去战胜困难。小编接下来就推荐一篇红军长征励志小故事给各位读者阅读学习一下。

  曾经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传奇将军,88岁的王定烈老人至今仍喜欢在家里穿草鞋。他难以忘怀六七十年前的那些往事。1936年7月,王定烈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第5军第二次穿越草地。这一次,18岁的他准备了一条拐棍。

  “在草地上行走,随时都可能陷入泥潭。”王定烈回忆说,“每走一步,都先用拐棍这儿戳一下,那儿捅一棍,找到一块能够落脚的地方后再迈出下一步。”进入草地后,王定烈患上了重感冒。两天后,师长兼团长郭锡山见他的病情没有好转,借故把他丢弃在荒野之上。

  “幸好政委万汉江赶来,与郭大吵一架,几乎动了枪,才又把我找了回来。”王定烈回忆说,郭锡山在后来西路红军血战河西走廊的战斗中当了叛徒。1936年10月,王定烈随部队开始西征。这支由2万余名红军将士组成的西路军,经过几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兵败在一个名叫石窝山的地方。

  1937年3月,敌人包围了石窝山的西路军余部。王定烈和战友们凭借有利地形进行阻击。上午10时,敌人突然占领王定烈所在团的右翼前沿阵地,七八个敌骑兵挥着马刀冲了上来。“一个敌人拨马冲过来,举起马刀朝着我的头顶斜劈下来。好在一个战友调转枪口,将敌人击落马下。”王定烈回忆说。但,王定烈还是被子弹击中。一颗7.9毫米的步枪子弹从他的左后腰穿进去,打穿左肾,之后向上,卡在脊骨间。他当场晕了过去。

  苏醒时,已是下半夜了。王定烈在尸体堆里,又找到两名负伤的战友。第二天,他们找到一个独屋,里面有二三十名红军伤员挤躺在一起。于是,他们走进去,也挤在一起,晕晕乎乎地睡着了。“突然,一挺机枪从窗户里伸进来嘎嘎怪叫,满屋的人立即被扫倒一片。紧接着闯进来的马家军手举马刀一阵疯狂乱砍。”王定烈比划着手势,“我的头被猛击一下,一下子又昏过去了。”

  记者注意到了老人的伤疤:耳根上部的一条刀痕深及半个脑门,左右手各有一道伤深及骨的刀疤。当时,王定烈戴的棉帽上,有一个铁片做的“耳朵眼”,恰好挡了一下马刀,才使他的半个脑袋没有被削去。他手上的刀疤,则是在遭到刀击的一瞬间,本能地护住头部而被砍伤的。

  等到王定烈再次苏醒时,天色已近黄昏,屋子里的其他人都牺牲了。他挣扎着站起来,摇摇晃晃沿着小路走了。两天后,他还是被马家军俘虏了。王定烈和被抓来的其他西路红军,被关押在甘肃省甘州(今张掖市)。天气渐渐变暖,几乎每天都有死亡的战友被抬出去埋掉。他身上的刀枪伤口,四处化脓,腐烂发臭,生了许多白花花的蛆虫。

  “一天,来了一位身材修长的女护士,她仔细地为我擦洗伤口。当擦到腰上时,她‘啊呀’尖叫一声,捂着嘴转身跑了。原来,伤口处生的蛆已经结成了团,扑拉拉地直往下掉。过了一会儿,女护士又转回来,流着泪用纱布将一团团的白蛆从伤口处拨下来,把腐臭的烂脓一点一点地用盐水洗干净,整整用去了一大堆纱布。”王定烈回忆说。

  后来才知道,这个女护士是地下党派来专门照顾重伤病员的。在她的照料下,王定烈的伤也渐渐好转。这时,叛徒郭锡山企图劝降他。

  “我在团部当书记的时候,和郭锡山打过几个月的交道,知道他的德行。这个家伙打仗不行,平时讲吃讲喝,干部战士对他都很反感。”王定烈回忆说。然而,横在腰脊上的那颗子弹,卡得他始终直不起腰,在叛徒面前只能弓着背。这让王定烈十分恼火。“在叛徒面前挺不直腰杆子算啥玩意儿!”王定烈回忆说,他牙一咬,心一横,硬是一挺,那颗横着的步枪弹头顺了过来,和脊骨平行,如同动了一次手术。

  王定烈的腰直起来了!后来,在党中央的交涉下,王定烈被释放了。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他又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最高职务曾任空军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而那颗子弹却一直在王定烈的腰里停留了16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取出来。至今,这颗子弹,仍被他保存着。

红军长征故事篇5

  这个故事真实、生动地讲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老山界很高,上山30里,山势又陡,异常是雷公岩,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仅有一尺多宽,十分艰难,部队行军负载笨重,马匹驮着受伤战士,加上敌人追击,形势十分急迫,夜里也得行军,并且在作战途中,任务紧急,不能及时开饭,开饭也不能吃饱,体力消耗大,战士们仅有忍饥挨饿。睡觉也只能风餐露宿,时已冬季,寒冷刺骨,但红军战士们不怕苦难、艰苦奋斗,顺利地翻越了这座难爬的高山。

红军长征故事篇6

  1934年11月16日,红6军团在湖南永顺县附近的龙家寨附近打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消灭了湘军陈渠珍部3个旅的大部。

  被俘虏的敌人或蹲或坐,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对自己命运的判决。正在俘虏中做教育工作的电台报务员龙振彪,发现有个俘虏手里拿着一块电台专用电池后非常兴奋:电台肯定在附近。

  经指点,龙振彪在俘虏堆里找到了陈渠珍的电台队队长杨继昌。他走上前去,轻轻地冲着蹲在地上的杨继昌说:“杨先生!”

  一句“杨先生”,让这位曾到德国深造的国民党无线电技术军官感动得两眼发红。接受短暂的教育后,他便主动带着红军来到后山,挖出了被埋藏起来的电台。

  “抗战时,手下的一个连长曾悄悄告诉我,他曾经被红军俘虏过7次,每次都被释放了。”老红军刘月生始终认为优待俘虏是使很多敌人在关键时刻放弃抵抗的重要原因。

  在策应中央红军北上的过程中,刘月生随红6军团在南浔铁路附近活动。“我们攻占了一个敌军医院,缴获了很多奇缺的医药。”他回忆说,“但伤病员一个都没有伤害,还发了遣散费让他们回家。”

  1935年5月8日,为策应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红6军团主动进攻,包围了湖南宣恩县城,准备消灭前来救援的敌军张振汉师。张振汉受过军校教育,在与红军作战中,多次叫嚷“活捉贺龙”,气焰非常嚣张。

  88岁的老红军肖荣昌当年是红6军团的一名报务员,目睹了整个战斗场面。他回忆说:“敌人的师部设在一个大石头后边,用电台发着SOS的'求救信号。”

  请示了军团长后,肖荣昌用电台向敌人发了一份明码电报,大意是:“诸位仁兄,你们已经没有希望突围了,希望你们不要破坏电台,完好地送给红军,才是你们的好出路,红军欢迎你们。”

  张振汉师曾多次和红军交手,他们对红军的俘虏政策早有耳闻。当红军冲进敌师部后,他们果然把电台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全体报务员都加入了红军。

红军长征故事篇7

  送 信

  故事简介:二位儿童团儿童接到一个任务,

  为在山里的部队送一封机密文件,但山口有鬼子把守,他们要千方百计

  的不让敌人搜到信件,顺利地送到部队那里。二人机智的骗过鬼子,顺利地把信送到红军手中。

  人物:二位儿童团员;二位鬼子;一位民兵队长

  道具:嘎子:手拿鱼杆,,光着脚丫。二丫:扎小辨、手挎编筐,内放馒头;鬼子(2人)手拿长枪。

  情节设计:

  民兵队长:(把正在玩耍的嘎子与二丫叫过来)

  嘎子,在儿童团多长时间了?

  嘎子:三个月了。

  民兵队长:今天给你个任务,往山里给红军送封加急信,敢去吗?

  嘎子:(很高兴的样子)真的?(拍拍胸)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

  民兵队长(很严肃地):这封信很重要,千万不能落在鬼子手里,知道吗?(稍停)我让二丫和你一块去,你们俩有信心没?

  (嘎子与二丫很高兴地):有信心,一定完成任务!

  (民兵队长把信递给嘎子),去吧,要想一切办法把信送到山里去。

  (二人):是!

  (民兵队长退)

  嘎子(手拿鱼杆,很得意的):二丫,这次送信是我俩第一次接受这么重大的任务,一定要很好的完成,不让二狗子他们瞧不起我俩,看上次他和大胖送信回来多神气。

  二丫(手挎编筐):我也想神气一把,省得他们说我胆小,可鬼子在山口把守的更严了,我们可咋过去呀?

  嘎子:你怕了?怕了你回去,我自己去。可别说我不带你去。

  二丫:我才不怕呢,我是说,我们得想办法过去。这信可放在哪里好呢?

  嘎子(手里拿着信):是呀,让鬼子发现了,我们不可就没脸见二狗子他们了。

  (略思考一会儿):上次他们把信放在哪儿了?

  二丫:放在这儿(指指自己的小辨子)。

  二丫:可我不想放在这儿,学他们,回来也是笑话我们,再说了,要是鬼子知道上次他们是放在这儿的,这次一定会检查我的小辨子的。

  嘎子:是啊,那不学他们。

  嘎子:那放在馒头里?

  二丫:不行。你忘了,上次二婶送信就放在馒头里,被鬼子发现了,要不是二婶把信吞了,我们红军就被发现了。可惜二婶被鬼子打死了……

  (两人挠头思考,二丫看了看嘎子手里的鱼杆)

  二丫:有了,放在这里。我们就这么办……(二丫在嘎子耳边耳语一番,嘎子很高兴)

  嘎子:好办法,就这么办!

  (走了一圈,来到鬼子把守地,两名鬼子在站岗。)

  鬼1:站住!什么的干活?

  (二人站住,嘎子上前)

  嘎子:长官,不认识我了,我是嘎子呀,上次我钓鱼给你吃,你忘了?

  鬼2:悠西悠西(学日本人说话),是他是他,大大的良民!(竖起大手拇指)

  鬼1:(煽鬼2一嘴巴)八格!那是以前,现在的不是——检查!

  鬼2:哎!(走到二人面前做检查状:翻筐,把里面的馒头都倒在地上,又掰开一、两个看看,什么也没有。)

  鬼2:报告!什么的也没有,还是良民。

  鬼1:(笑咪咪的来到二人面前),我就不信,上次就有人从这里给共匪去送信,以为我不知道,哈哈,我会找到的。

  (说着,来到二丫面前,把她的头发给散开,仔细地看了看,还是什么也没有)

  鬼2:(站在鬼1旁边)我说什么也没有吧,是良民。

  (嘎子与二丫连连向鬼2陪笑脸)

  鬼1:(又走到嘎子边,上下搜了搜,什么也没有。看到了他手里的鱼杆,抢了过去)

  二丫:(看形势不好,)装作害怕的样了,哭了起来

  鬼1:(手拿鱼杆,来到二丫面前,)你的,为啥哭?

  二丫:(边哭边说),我说不让他来,他非要来钓鱼,这鱼杆是俺爹的,要是弄坏了,我又要挨板子了。(哭的更利害了)

  (鬼1、鬼2大笑)

  嘎子:坏就坏呗,我再给你做一个,有啥了不起。不钓鱼,长官吃啥,我们连鱼汤都喝不上了。你说是不是,长官?(陪着笑脸欲去取鬼1手里的鱼杆)

  (鬼1把鱼杆还是放在手里,不让嘎子拿)

  鬼2:(对鬼1说),他们真是良民,放他们去吧,回来有鱼吃。

  鬼1:(想了想,挠了挠头),过去可以,不过……(指指二丫)你的,为我们唱首歌,好听的才行,不好,杀头的有!

  二丫:(擦了擦眼泪,想了想,唱啥好呢。)

  嘎子:(走到二丫边上,对她小声说)就唱我们平时编的歌,反正他们也听不懂。

  二丫(有些犹豫,还是站直了唱起来)

  (用《两只老虎》曲调唱。二丫唱,嘎子在旁边表演):两个鬼子,两个鬼子,真可恨,真可恨。一个没有良心,一个没有人性,真奇怪真奇怪。两个鬼子,两个鬼子,完蛋了,完蛋了。一个没了脑袋,一个没了双腿,真解恨,真解恨!

  (鬼1、2边听还边拍手,鬼1也把鱼杆放了下来,还连连说好,大笑起来。嘎子顺手捡起了鱼杆拿在手里)

  嘎子:长官,唱的好不?我们,钓鱼的去了,回来,吃鱼,——吃鱼的干活。

  鬼1:滚吧,回来要有多多的鱼,不然,死啦死啦的有!

  (嘎子与二丫连连鞠躬):

  嘎子:谢谢长官,一定一定的。(二丫捡起地下的馒头)

  嘎子手握鱼杆,二丫挎着筐,走了过去,回头看看两鬼子,两人开心的笑了。

  (剧终)

红军长征故事篇8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6月 地点:夹金山。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

  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

  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

  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干部休养连的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伤兵流着泪回忆说,困乏时坐在雪地里,只觉得有人在拼命地拉着他,对了,还听见了歌声,他说,很熟的歌: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所有人都沉默了。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穿过岁月的悠远,70年前,那许许多多美丽的壮烈的故事依然生动、依然鲜活。

  曾经有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快乐地行走在这支波澜壮阔的队伍里,她唱过最响亮的歌谣,让疲惫的战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阳;她跳过最动人的舞蹈,让受伤的老兵忘记伤痛,欣然而笑;她曾为一件普通的红毛衣欣喜不已、视若珍宝,在最危险的时候她又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连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让给了自己的战友。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15岁。

红军长征故事篇9

  《金色的鱼钩》

  时间:一个又一个瞬间的四月星辰。

  地点:红军长征途中。

  人物:老班长、小梁、小俊、小宝。

  [一望无际的大草地,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鸟啼,点缀着苍茫荒凉的草地。]

  [主持人上。

  主持人:!935年秋天,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肠胃病,小梁和另外两个小战士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员班长照顾他们,跟着大部队后面慢慢着,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他们走一阵歇一阵,不到半个月,他们的干粮都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下)

  [小梁与小俊艰难地上。

  小俊:小梁哥,我实在走不动了。

  小梁:那好,就在这儿歇歇吧。

  小俊:小梁哥,我饿极了……

  小梁:看看还有吃的吗?(解下身上的干粮袋)啊呀,没有了。

  小俊:(解下粮袋)我也没有了。

  小梁:(突然发现野菜)小俊,你看这是什么?

  小俊:野菜!(抢过来欲吃)

  小梁:(阻止)别吃。问问老班长,不知能不能吃呢?

  [老班长背小宝上。

  小宝:老班长,放下我,放下我。

  [老班长放下小宝,小宝的腿伤突然疼痛。

  老班长:咱们今天就在着儿宿营吧!

  小俊:老班长,这能吃吗?

  老班长:(接过野菜,放在嘴里,尝了尝)能吃。你们找野菜,我去找水。

  小战士们:是!(分头找野菜)

  [老战士来到水塘边,突然发现水塘里有鱼,惊喜万分。

  老班长:鱼,水塘里有鱼!(喊)小梁、小宝、小俊,你们快俩看呀!这水塘里有鱼啊![小战士们疾步上前,观察水塘。

  小梁:真的,这水塘里有鱼啊!

  [小宝急用手去捞鱼。

  老班长:(拉住小宝)小宝,当心!别掉进水塘里!

  小宝:我要是掉进水塘里,就变成一条大鱼。

  小俊:不行!大鱼吃小鱼,都让你吃了,我们连毛毛鱼都吃不着了。

  [小战士们一阵戏闹。

  小梁:(对老战士)咱们想办法弄鱼吃。

  老班长:(思索地)对,怎样才能把鱼弄上来呢?

  小宝:我有办法。(从小俊身上拿下斗笠,用斗笠捞鱼)

  众人大笑。

  小俊:(夺过斗笠)你呀,“竹篮打水一场空。”

  小梁:我下去摸鱼。(欲下水)

  老班长:不行。(拉住小梁)草地的水塘深浅莫测,一路上牺牲了不少同志,有的是陷进烂泥里起不来的。

  小俊:咱们钓鱼。

  小梁:钓鱼?没鱼钩怎么钓?

  小宝: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地望着鱼游走啊!

  老班长:孩子们,你们看。(拿出一根针)

  小战士们:针。

  老班长:对,我们可以弯成钩不就是鱼钩了?

  小战士们:(忘形地拍着老班长)嗬,老班长,你真行!

  老班长:你们看着鱼,别让它们跑啦!我去去就来。(下)

  小梁:高兴得糊涂了,这巴掌大的水塘,鱼是跑不掉的。

  小宝:(冲着鱼塘)鱼呀,鱼呀鱼呀鱼……

  小俊:你们该为革命光荣牺牲……

  小梁:为革命贡献一切……

  小宝:让我们美餐一顿吧!

  [老班长上。

  老班长:同志们,你们看。

  小战士们:鱼钩。

  着急地等待着鱼上钩。眼看一条鱼就要上钩了小战士们急切期待着。

  老班长:大家不能出声,别让鱼吓跑啦!

  [稍顷,一条鱼被钓上来了,小战士们雀跃。

  [主持人上。

  主持人:从那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每次宿营,他把小战士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鱼汤给小战士们吃,小战士们的身体虽然还是一天天衰弱下去,但比起吃野菜来那可是好多了。可是老班长呢?怎么没见他吃一点鱼呢?(下)

  [夜。老班长收拾碗筷,然后走到舞台一角,蹲下身子,开始吃草根和小战士吃剩下的鱼骨头……

  [小梁悄悄地跟上去,观察。

  小梁:(抢过老班长手上的东西)草根、鱼骨头……老班长,你 ……

  老班长:(支吾)我,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小梁:不,我全知道了。

  老班长:(指指小俊、小宝睡觉的方向)小声点!小梁,咱们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他们……

  小梁: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呀!

  老班长: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指导员临走对我说:“老班长,小梁他们还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小梁:(感动地)老班长!

  老班长: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际,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过这二十天不容易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弱……

  小梁: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呀!

  老班长:不行,小梁,说真的,弄点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见不到鱼上钩,为了弄一点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

  小梁:老班长,你的眼睛不好,肯定在地上爬呀摸呀……老班长,以后这些事都让我来做吧,我能行!

  老班长: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了工吗?

  小梁:老班长,你就听听我的吧!你——

  老班长:(打断,严肃地)小梁同志,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稳定两个同志的情绪,鼓舞他们的信心!

  小梁:(失声地)老班长!(扑在老班长怀里恸哭)

  [老班长爱抚地拍拍小梁的肩膀,稍顷,他从衣袋里拿出一片树叶,放在嘴上吹着,《送郎当红军》的曲调在草地上回荡。小梁听着,慢慢地在老班长身边睡着了。风起,老班长把衣服盖在小梁身上,拿起鱼竿步履沉重地走去。蓦地,老班长摔倒在地。他在地上艰难地向前爬着……爬着,下。

  [大风吹醒小战士们。天亮。

  小梁:好冷啊!(四处张望着)老班长呢?小宝小俊,见到老班长了吗?

  小俊:鱼竿不在了,一定又是去钓鱼了。

  小宝:每天这时候他都回来了。

  小梁:(感到了什么)不好!小俊,小宝,快,我们分头去找。

  小战士们:(呼唤着)老班长——老班长……(下)

  [只有风声在继续。

  [小梁声音:“小宝,小俊,快来,老班长在这儿。”

  小梁、小俊、小宝扶老班长上。

  小梁:老班长一定是饿坏了,快给他弄点吃的。

  小俊:我去钓鱼。

  小宝:(抢过鱼竿)我去。

  小梁:(下命令似的)不,还是我去,小宝,你去烧火,小俊照顾好老班长。

  小俊、小宝:是!

  小梁:(接过鱼竿,将鱼竿抛入鱼塘)鱼呀鱼呀鱼,快上钩吧,救救老班长吧,老班长他不行……(边说边下)

  小俊:(竭力扶起老班长的身体,抽泣)老班长老班长……你醒醒吧,你都是为了我们才……(发现老班长动了一下)小梁哥。老班长醒了。

  [小梁急上。

  小梁:老班长,你醒了!我会钓鱼了,我钓到一条鱼了,小宝正给你煮汤呢,你吃了就会好的。

  老班长:(慢慢苏醒,吃力地)我不行了,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拿出树叶交给小梁,小梁会意地接过,吹起《送郎当红军》的曲子。老班长无力地将手抬起,想抚摸身边的小战士,突然间,他的手垂下去了。

  小俊:(放声大哭),老班长!老班长……

  [小梁手中的树叶落地,双腿无力地跪下。小宝捧着鱼汤上。

  小宝:(见状,哭着)老班长,鱼汤烧好了。(爬向老班长,哭喊声回荡在草地上)

  小梁:(拿起鱼竿,把鱼钩捧在手上)等革命胜利后,一定要把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红军长征故事篇10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

  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

  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红军长征故事篇11

  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人,老家就在观寿公祠旁边,从小在那里长大,天天听着老人们说着红军的英雄事迹。我的叔公们也参加了红军,但没有回来。

  1934年9月,在我们村东边的松毛岭,发生了著名的松毛岭战役。为支援战事,当年红屋区全民参战,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仅南山镇的红屋区、大田区普通群众就牺牲了三四百人。我们村此刻很多老房子里除了有著名的抗日漫画群,还能看到很多的门和门板不配套,这都是老乡们主动把门板给红军使用所造成的,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

  在村里红军桥的红军征兵处,柱子上有一道刻痕,约为一个长枪加刺刀的高度,那是扩红时期留下的。解放后,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悲壮的名字,叫:生命等高线。

  我们镇当年参加长征的有六七百人,到达陕北后仅剩9个人。我的书桌上一向放着一本《长汀县南山公社革命烈士英名录》,上面记录着我们镇650多位红军烈士。但是,650位多位烈士,发出去的烈士证却只有200多本,为什么?因为很多烈士都没有了亲属,无人认领了!

  当年红屋区塘背乡有个老农叫罗云然,他有六个儿子。1929年,老人送两个儿子参加红军牺牲了,1930年再送两个儿子参军也牺牲了,最后两个儿子呢,又送去参军,还是牺牲了,都没了!他为了什么啊?!

  我们镇的长窠头村,当年是钟屋村的一个自然村,处于村里上松毛岭战场最便捷的通道——刘坑口,百来户人家,400来人口,他们参加革命牺牲117人,红军家属被杀35人,60多户绝户。

  这个村里有位退休干部钟宜龙,今年88岁,老人还自办“家庭红色展馆”,天天在讲红军、讲传统。老人他生在五杭村,本姓华。1929年,他的生父、生母因为他的大哥当红军被反动民团杀害。母舅们不忍心5个月大的他饿死,把他抱回长窠头村的钟家。由于他的三个亲舅舅没有老婆,就把他交给已经结婚的堂舅做养子。他的三个亲舅舅和养父当了红军,先后都牺牲了。我想钟宜龙老人就是一个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典范,虽然他的家族因为革命总共牺牲了40人,但他经常说:要想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后一代!

  我以前访问过很多老红军、老战士,问得最多的就是“五年苏维埃里,牺牲那么多人,几乎每家都有,明明明白可能会死,为什么你们还跟着红军走呢?!”他们都用十分朴实的话回答我:共产党、红军来了,我们有了活路、有了活的期望!我们跟着共产党有出路!

  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是红军长征的起始点,前年来访的游客有10多万,去年有15万多,今年到10月份就已经超过20多万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来,就抱着一个目的:缅怀革命先烈,重走长征之路,传承长征精神!

  我们村里有四个红军烈士纪念碑:两个无名,两个有名的。因为很多乡亲的亲人牺牲在外面,他们不明白在哪里,就把烈士纪念碑当亲人们的坟墓,常常过去祭奠。80多年过去了,他们还没有忘记这些先烈!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每次讲解你都充满激情?我想,就是时常呈此刻我脑海里的红军英烈的精神不断在激励我。我深深感到,发扬长征精神就是遵从习近平总书记教诲:不忘初心,做好本职工作,在新长征路上走好每一步!

红军长征故事篇12

  1934年12月初,中央红军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进行了一次惨烈的血战。红军伤亡很大,由出发前的8.6万人锐减至3万。在这场战斗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负责掩护中央机关转移。主力红军西渡湘江后,敌军切断了他们的通道,全体官兵血战数日,与敌人拼尽弹药。最后,除少数红军突出重围外,6000名将士几乎全部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江面。至今,当地还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中央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带领的百余名官兵在突围中因寡不敌众全部阵亡,他本人腹部受重伤,不幸被捕。在被敌军抬往县城的路上,他从昏迷中醒来,乘敌不备,用手伸进腹部伤口,绞断了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用生命诠释了理想和信念。

红军长征故事篇13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红军长征故事篇14

  长征中,战斗十分频繁,敌人前堵后追,我们边战边走,少有休整机会,加之环境气候恶劣,营养医药缺乏,发生的伤病较多。小病能扛就扛,大病如伤寒,高烧多在40摄氏度以上,如不及时医治,死亡率是很高的。

  中央红军的随军医生傅连暲等同志,在医药极端困难条件下采用土办法治疗伤寒,收到奇效。一是用冷敷退烧,将毛巾浸了冷水,裹在头上和身上。二是喝浓茶,茶里含有鞣酸能止血,还含有咖啡因,能强心利尿。把茶煮得浓浓的,每2小时喂1次,经过这样的治疗,很多人都好了。王树声和邵式平同志过草地时得了这种病,康克清同志过雪山时也得了这种病,由于病人具有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加上冷敷喝浓茶调理医术的传播,居然都好了,不能不说是奇迹。

  周恩来同志到了毛儿盖后,由于营养缺乏,又过度劳累,他的身体终于支持不住了。这次病来得非常凶猛,连续几天一直发着高烧,不能进食,医生最初当作长征路上的多发病——疟疾来治,但几天后高烧仍不退,而且发现肝部肿大,昏迷说胡话,吃了些药不见效。又由王斌、李治、孙仪之等医生诊治,经仔细检查和观察,诊断为阿米巴感染,引起肝脓肿。为了证实这个诊断,他们决定做1次穿刺检查,李治找准部位,1针下去果然抽出许多脓液。病因明确了,但在当时情况下根本不具备手术条件,只能用治痢疾的易米丁药物和冰块冷敷肝区的办法。李治从国外资料上看到一种治肝脓肿的办法,就是依靠病人自身推动力促使脓液自然流到结肠内排出体外。几天后,周恩来便排出许多脓液,体温开始下降,接着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逐渐恢复了健康。

  1936年8月初的一天,贺彪医生正随红二方面军红4师行军在草地上,总指挥部有同志赶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对贺彪说:“贺老总病了,关政委让你马上返回总部组织抢救工作……”贺彪安排了一下工作,立即带上急救包,同来人一起连夜骑马赶往。第二天上午到了总部,见到贺龙身体已极度虚弱,面色苍白,双颊凹陷。贺彪凭经验让贺老总警卫员备好两大壶冷开水,再设法搞到点醋,然后他认真观察贺老总的病征,并询问贺老总的饮食情况。警卫员们说他每天只喝点青稞野菜汤,其它基本上没吃什么。贺彪又问是否吃过生食物?贺老总想了想说:前天行军吃了一小点羊肉。后来了解那块羊肉已经变质。贺彪把了贺老总的脉搏,确诊为中毒性痢疾。即让贺老总先用冷醋水服下“甘汞”和“列曹尔清”,再喝下大半碗冷醋水,他向贺老总讲清药是用于肠道灭菌消炎的,冷醋水是帮助腹泻的。吃药喝水后还会有几次腹泻,把肠道中有害物排出体外才康复得快。他嘱咐贺老总要用手勤揉腹部,促使肠道蠕动。几次服药后,到宿营地时,贺老总腹痛消除,安然入睡了。第2天早晨,贺老总醒来对贺彪说:“腹部不痛了,肚子饿得很。”大家听说贺老总基本痊愈,都十分高兴,贺彪也松了一口气。

  草地行军,红二方面军总部抵达噶曲河边时,参谋处长郭鹏单骑沿河察看地形,为总部机关寻找宿营地。不料遭到敌人骑兵袭击,落马跌入河中。当大家听到枪声,纵马赶到河边时,只见他的坐骑在河边嘶鸣,却不见人影。大家急忙沿河边找,在百米外的下游将昏迷不醒的郭鹏从水中抢救上来,送二方面军卫生部救治。郭鹏失血过多,脸色苍白昏迷不醒。贺彪医生检查他的伤情,发现身上有几处弹孔,还有一颗子弹留在髋关节处。由于河水浸泡,伤口全部感染……郭鹏的伤势很重,如不及时抢救,将有生命危险。

  在草地实施手术的难度很大。贺彪找了一块干燥平坦的地方,将一块布铺到地上,使郭鹏躺在上边,先对其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包扎,然后跪在地上,为郭鹏做腰椎麻醉,麻醉成功后,贺彪便站起来洗手、消毒、清点手术用品,再跪在地上做手术,经过2个多小时,终于将子弹头取出。手术成功了,又一个战友在长征中战胜了伤病。


本文来源:https://www.sxqingyun.com/lizhigushi/262063/

    热门推荐
    • 超甜哄老婆睡前小故事范文(通用3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超甜哄老婆睡前小故事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超甜哄老婆睡前小故事

    • 我的立德树人故事小学教师范文(通用9篇)

      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立德树人故事小学教师范文(通用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第1篇: 我的立德树人故

    • 立德树人育人小故事简短集合9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立德树人育人小故事简短集合9篇,欢迎品鉴!立

    • 家风小故事的四年级作文【3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小故事的四年级作文【3篇】,欢迎大家

    • 红色经典故事范文(精选9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

    • 英雄王二小故事演讲稿三分钟集合5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英雄王二小故事演讲稿三分钟集合5篇,欢迎品鉴!英雄王二小故事演讲稿三分

    • 经典红色故事范文(精选12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

    • 电力事故事件反思心得体会【三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