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

|读后感大全

【www.sxqingyun.com--读后感大全】

阅读后的感觉是指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文章、几句名言和一首音乐,然后将这种感觉和启示写进一篇文章,称为阅读后的感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的文章16篇 ,欢迎品鉴!

【篇1】《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这些天,在我读了《毛泽东选集》后觉得里面的文章不仅可以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航标,也可以应用于当今商战之中。我将在我的博文中陆续写一些感言,今天我就将我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后感如下: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文章的开场白就可以应用到商战之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个企业、一个个体户就要明确一个战略目标,有了战略目标就要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自己的未来客户、自己的渠道伙伴要充分的分析。这是一个企业决策者或老板要搞清楚的东西,大的方向是不能搞错了的。

  对某一领域的行业中,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来寻找盲区,寻找潜在的目标客户,寻找盈利的空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分析,认为“是我们的敌人”,这就确立革命的目标,革谁的命。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可以说是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大的企业要垄断这个行业,不愿意看到本行业中其他企业的发展壮大,因而会不择手段打压小企业。而小企业为了生存,则会避免与大企业的正面冲突,寻找大企业忽视的软肋,而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篇2】《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每次拿起《毛泽东选集》,都会被伟人毛泽东那朴实的文风和字里行间透出的果断刚毅的风范所折服。毛泽东的人格魅力,领导风采,丰功伟绩……时时萦绕在耳边,浮现在眼前,重重地震撼我的心灵。

  曾经接触过的《毛泽东选集》,如今学习起来居然发现了这麽多的新知识。真是“真理永远没有新旧之分“呀。通过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思想,自己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一员,自然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深刻地思考。我们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就是毛泽东所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这篇文章是在党内出现左右倾主义的背景下完成的。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两种倾向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陈独秀也好,张国焘也好就其本质不是不想把中国引向共产主义。但是他们的错误就是过分的依赖于自己的主观意向,片面的强调某一个方面正确。在阅读《毛泽东选集》时,民主的群众观时时刻刻在文字间跳跃,这是一种内化的思想的体现。针对这些问题,毛泽东通过正确的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是相当及时和正确的。

  通过对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分析得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革命时期,最贫穷的最有战斗力的就是工人阶级,他们所以能如此,第一个原因是集中。无论哪种人都不如他们的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低下。他们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经过这些种种思考,毛泽东总结出了这一套正确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此外,《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在“是不是真心实意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是不是拥有热爱人民的思想和感情“,“是不是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等这些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上过不了关,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这都展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的集中体现。现在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尽量地为人民服务,是大公无私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是全心全意的,是处处装着人民,事事想着人民的。因此,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方向“和“方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向“好比是社团的长期发展战略,短期发展战略。第二,多监督,多检查,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将来的时间争取出来,不至于让自己陷入纷繁的事务性工作中去。第三,“团结,透明,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优良作风。第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

  这就是我读了《毛泽东选集》的所思所悟!我觉得,心得不要太多,哪怕是一条,只要能用到我们实际工作中就是成功了。愿我们大家共同进步。

【篇3】《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近期我利用空闲时间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粗读了一遍,虽说以前也偶尔翻阅过几次,但当时认识肤浅,并无法深刻体会伟人的思想精髓。如今再次翻开《毛选》,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附在一篇篇文章纸背的红色历史。

  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以其清爽不输胡适、犀利不逊鲁迅的文笔,以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特有的政治嗅觉完成了一篇篇清晰透彻,鞭辟入里的文章。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如果说《毛选》有什么瑕疵,我想最明显的就是《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因为现在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受难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脱人类的灾难”。虽说这篇写于斯大林六十岁生日前夕的文章或许只是应景之作,但这样的文字还是让人很不舒服。坦白的说,这几乎完全颠覆了毛泽东的个性。还有,不少文章末尾动辄出现的“万岁”两字,总让人联想到毛泽东晚年的个人崇拜。但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而且这些瑕疵还使毛泽东这个伟人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

  作为一名从事航天领域的工作者,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主席指出: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在学习中主席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飞跃,今天我们在《毛选》的学习中要学习的正是主席的这种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会使一个人拥有制胜的法宝,拥有聪明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去学的有很多很多。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经验要给予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要继承。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以完成历史交给我们党的使命。

  时间和水平所限,许多深奥之言未能得出透彻的认识,但收获已经很多了。《毛选》里的睿智之思,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们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篇4】《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1.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思想的精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改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说研究解决问题,一定要从事物本身出发,详细掌握事物的情况以及规律,然后才谈得上解决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只是凭空想象,往往要犯错的。毛是搞革命的,也就是要变革中国社会。基本要求就是要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这主要通过调查研究来完成。他也非常重视和提倡这一点。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他在湖南和江西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研究,写出多篇调查报告。其方法主要是以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通过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他认识到中国社会,尤其农村的阶级分层,意识到广大农民尤其是贫下中农是革命可以而且必须依靠的力量。“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反对本本主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新的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解决问题,第一步也应该是通过各种手段详细的了解问题的本身,了解其来龙去脉。当我们真正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问题的解决方法甚至答案往往就显而易见了。而我们的认识是否正确,解决方案是否合适,只能由实践来检验。这就是毛最根本的思维模型了。

  2.矛盾的分析方法

  除了实事求是这一原则,毛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法,即矛盾的分析方法。“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事物又有其特殊的矛盾。矛盾的双方的力量并不是均衡的,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一个系统有不同的矛盾,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其它矛盾属于次要矛盾。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其内部矛盾,即内因。矛盾的双方会互相转化。所谓矛盾的分析方法,就是要找到主要矛盾,认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或促进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的矛盾,我们要具体分析其矛盾,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的革命历程就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典范。他分析了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的矛盾,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从而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帝反封。而其它社会矛盾则是次要矛盾,因而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无产阶级有可能联合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其它阶级共同革命。另一方面,矛盾的一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力量很强大,因此革命不能速胜,另一方面帝国主义之间也有矛盾,使得其代理人在中国形成军阀割据。于是弱小的革命力量有可能在军阀统治的薄弱区域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给我的启发就是:我们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仔细分析所面对的问题的矛盾,找出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研究自己的解决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矛盾论》)

  3.群众路线

  毛领导的革命之所以能打败强大的敌人,除了坚持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还有一条就是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了。“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不是毛选的内容,我自己加读的。)一切为了群众,说明了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说明革命的力量来源。从群众中来,向群众学习,及时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到群众中去,用群众可以接受的方法,把党的主张贯彻下去。我们干事情很少能有一个人能干成的,必须要团结其他人。怎么团结呢?“一切为了群众”,用利益来团结他人。关系的本质是利益交换。“一切依靠群众”,合作就要信任他人。“从群众中来”,善于向别人学习。“到群众中去”,要把自己的主张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法输出给对方,变成其自己的自发的主动的行动。

  4.学习方法

  毛的学习方法同样值得借鉴。首先是其学风:“理论和实际统一”(《改造我们的学习》)。学习的态度,“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因此在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把知识给背下来复述,这在毛那时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在今天这个可以随时掏出手机谷歌百度的时代更是如此。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学习实用性的知识,如计算机编程,口腔修复学等,检验学习效果最主要的方式是亲手写个程序出来,亲自给人镶一颗牙齿。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其立场,观点,方法(也就是现在很流行的所谓“思维模型”),然后用这些思维模型去解释、理解现实问题,并解决新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效果来验证思维模型。看来道理都是相通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反对本本主义》)即要结合实际来学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整顿党的作风》)“不读书不行,读书太多了也不行。本事,光靠读书不行,要靠实践。我们的国家主要靠在实践中读书的干部掌握。”(《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总之学习和实践不能偏废,否则都要犯错误。

  再来说说读书。毛一生酷爱读书,也很重视书本的学习。但他却不唯书,主要还是唯实。“知识分子接受前人的经验,主要是靠读书。书当然不可不读,但是光读书,还不能解决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看毛的《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他对书里的东西并不全信,摘出很多论述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他读书的一个重要方法。“书不一定读得很多。马克思主义的书要读,读了要消化。读多了,又不能消化,可能走向反面,成为书呆子,成为教条主义者、修正主义者。”(《关于教育革命的谈话》)书不用读得太多,消化不了反而不好。另外,关于书的选择,“我劝在座的同志,你们如果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那就还需要补学一点它的对立面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康德和黑格尔的书,孔子和蒋介石的书,这些反面的东西,需要读一读。不懂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我们有些共产党员、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的缺点,恰恰是对于反面的东西知道得太少。读了几本马克思的书,就那么照着讲,比较单调。讲话,写文章,缺乏说服力。你不研究反面的东西,就驳不倒它。”(《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也就是各种书都要读,博览群书。

  5.工作方法

  毛很注重工作方法,关于工作方法的论述遍布于很多文章中。毛提倡的工作方法是“具体的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是耐心说服而不是命令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要“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有问题有矛盾“摆到桌面上来讨论”,同志之间“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对主要工作要“抓紧”,不要耻于向下级请教。(《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领导人员依照每一具体地区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时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这是一种领导艺术。”(《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不要什么事情总是捂着。”(《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5.写作

  另外毛的文章,总是结构很清晰。一般都是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再解决问题。语言很平实,不要很高的文化水平就能看明白,这就是本事!毛文章里也有关于写作的阐述。关于写作者的责任:“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的人。而写党八股的人们,却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反对党八股》)关于文章结构:“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样,就不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能济事。”(《反对党八股》)关于文章形式的:“现在许多同志的文章,空话连篇的也有,但比较少;主要的缺点就是古文多,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还要讲文法。许多同志省掉了不应当省掉的主词、宾词,或者把副词当动词用,甚至于省掉动词,这些都是不合文法的。还要注意修辞,怎样写得生动一点。总之,一个合逻辑,一个合文法,一个较好的修辞,这三点请你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注意。”(《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的逻辑,文法,修辞。

  6.精神因素

  在重视实践的同时,毛也认为精神因素的作用。“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井冈山的斗争》)对待思想问题:“对待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但不会收效,而且非常有害。不让发表错误意见,结果错误意见还是存在着。而正确的意见如果是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如果没有见过风雨,没有取得免疫力,遇到错误意见就不能打胜仗。因此,只有采取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一定要有不怕困难和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一定要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和自由主义,否则就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后两者都是精神作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

  总结一下,毛思想的精髓就是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看起来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了,可惜真正能做到的,不多。连他自己,晚年也没做到。

【篇5】《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读毛泽东一生的经历,从1983年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到1976年晚年的毛泽东,慢慢走近我们心中所为的伟人,你会发现毛主席并不是我们表面上想象的那样巨大。

  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从小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尽管他的父亲是富农,毛泽东生活在相对宽裕的家庭里,但是他的思想在走出他生活的地方之前始终是封闭落后的,他反对着他的父亲,依赖着自己的母亲,他爱读《水浒传》,崇拜梁山好汉,这些思想对后来毛泽东领导的运动和他的一些土地政策有很大的影响。

  他一直的反叛思想,也是受到《水浒传》的影响,他没有在一个学校读过太久,但是就是他这种似游学的学习经历在那个时候造就了这样一个伟人,他的气魄,他做事的方法总是会让你不得不佩服,当然,晚年的毛泽东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情况,致使中国出现了大的混乱,这也是很让人心痛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一个伟人,有时候是我们把伟人想的太伟大,其实他们也是平凡的人,他们也会犯错。邓小平曾说:毛泽东七分功三分过。理性的看待和评论一个人,才能得到真实的答案。

  我读毛泽东,是因为他是一个伟人,我一直崇拜伟人,但是我想真的看清一个伟人,不想去听别人怎样评论,我想通过自己对其了解去评论这个人,而不是听别人怎么评论。毛泽东让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的,不管这个收获是不是你最初想要的收获,只要努力了就会让你成长,你的经历就会很丰富。

  读毛泽东真的能让你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学到很多,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

  怎样说才切合毛泽东的形象?农民的造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来的游民组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统治权。

  军事统帅?他说过他的胃口从未像在战争时期那样好过。

  诗人?如果他不置一切于不顾去吟上几句诗以表达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描绘中国山河的壮丽,就难以结束一场战斗。

  近代以来,中国的爱国者出国寻求到了是苦难中国获得新生的手段吗?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未知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帝王?他教会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蔑视束缚中国人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然而,或许他最终也是自感绝望,竟立起了一面天子出言皆金科玉律的镜像---这可怕的表明,旧世界老是附在新世界身上而再生。

  所以,晚年的毛泽东的错误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不能一味的去批评去否定,我们要客观理性的看待身边的每个人,客观的去评价而不要一味的跟风。

【篇6】《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出版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1991年7月1日,《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正式出版发行。邓小平同志为新版《毛泽东选集》题写了书名。

  读书人:杨犁民

  跟大多数中国孩子一样,在我还未跨进学堂、目不识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背诵不少诗歌了。不一样的是,我能够背诵的诗歌不是唐诗,而是毛泽东诗词,诸如《如梦令·元旦》、《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等。那时候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也不明白父亲教我背毛泽东诗词的用意。

  上中学后,课本中开始有了一些毛泽东的文章,都是必学篇目。它带给我的直观感受跟其它文章是不一样的,要么大巧若拙,平白如话,要么文采飞扬,纵横捭阖。特别是学到《沁园春·雪》这首词后,一时间竟被其唯美诗意和磅礴气势所震撼,于是迫不及待地想办法找来一本《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选集》研读。从人们常说、以前我不大明白是什么的“老三篇”到《别了,司徒雷登》,从《改造我们的学习》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每一篇,我都被其独特的文风和慎严的逻辑所折服。

  随着历史知识的慢慢增多,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把《毛泽东选集》的所有篇目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相对照,发现不管是文学性的文章还是调查报告,都对当时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那时候开始,我读书就养成了先读、深读目录的习惯。读它的谋篇布局,读它的组织架构,读它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再具体读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标题,每一个段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凡事预则立。这正是我读《毛泽东选集》所得到的最大收获。在这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无论遇到大事还是小事,我都坚守着这样的信条:深于思慎于行,先思后行;越是紧张的时候越是告诫自己要冷静,越是松懈的时候越是告诫自己要谨慎。

【篇7】《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初读《毛泽东选集》是在初二,当时只是囫囵吞枣地读,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而不得而为之,觉得中国革命都胜利了,毛泽东思想离我们如此之远。但上大学后,我闲暇细读《毛选》时,才发觉自己错的离谱,其实毛泽东思想在现今依然可以为我们所受用,它渗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尤其是《毛选》的第三卷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篇,我读后感触颇深,思绪万千。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主席围绕“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制度改造一下”这一中心来写的,文章主要是提出了“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的观点: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运用。这明显也是我们现今许多人的缺点。

  文中写道“”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我初二时读《毛选》不也是这样,为了单纯的学习而学习,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何等肤浅,何等贫乏,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像我这样,对于学习,浅尝辄止,不作深究,缺乏学习的灵气和灵感,又或者有很多学生非常努力的学,却总是学不好,事倍功半。这皆因不注重研究现状,盲目地学,无的放矢地学习,或者“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地学习,这尽管是学习了,但却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所学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逐渐觉得学而无味,迟早会落得“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悲哀。

  “认真地研究现状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确实我们许多人越来越崇尚西方,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如何好,“而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反思自己,我也曾认为外国的福利好,制度好,教育好,也为此认真研读了下外国的历史,而对于中国的历史,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似乎懂得很少甚至有些东西是一无所知。以前我以自己是理科生,而认为没有学好历史是理所当然,每次都以为知道点皮毛就好,应付下考试就行了,不去深入了解我们的历史,想想是多么的惭愧,有时还觉得或许生活在外国更好,在我周围的人大部分都有这样的想法。这样我们是不是在现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下已经失去了自己最传统,最本质的东西呢?不懂得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不懂得认真学习历史,不懂得自己的过去,那又怎么配得上去谈将来啊!正如毛主席所说,“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的今天,更要知道昨天和前天”,这样才能跟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

  “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不应为了单纯的学习,要联系自身,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把所学的运用到实际中,多到社会中实践。

  我们要注重研究现状,不要盲目学习,要培养有的放矢的态度,尊重并研究祖国的历史,不要让一些最美好的东西,如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还要把自己所学,前人的经验运用到实际中,这样才能真正改造我们的学习。

【篇8】《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背景:

  《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出版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1991年7月1日,《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正式出版发行。邓小平同志为新版《毛泽东选集》题写了书名。

  读书人:杨犁民

  跟大多数中国孩子一样,在我还未跨进学堂、目不识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背诵不少诗歌了。不一样的是,我能够背诵的诗歌不是唐诗,而是毛泽东诗词,诸如《如梦令·元旦》、《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等。那时候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也不明白父亲教我背毛泽东诗词的用意。

  上中学后,课本中开始有了一些毛泽东的文章,都是必学篇目。它带给我的直观感受跟其它文章是不一样的,要么大巧若拙,平白如话,要么文采飞扬,纵横捭阖。特别是学到《沁园春·雪》这首词后,一时间竟被其唯美诗意和磅礴气势所震撼,于是迫不及待地想办法找来一本《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选集》研读。从人们常说、以前我不大明白是什么的“老三篇”到《别了,司徒雷登》,从《改造我们的学习》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每一篇,我都被其独特的文风和慎严的逻辑所折服。

  随着历史知识的慢慢增多,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把《毛泽东选集》的所有篇目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相对照,发现不管是文学性的文章还是调查报告,都对当时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那时候开始,我读书就养成了先读、深读目录的习惯。读它的谋篇布局,读它的组织架构,读它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再具体读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标题,每一个段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凡事预则立。这正是我读《毛泽东选集》所得到的最大收获。在这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无论遇到大事还是小事,我都坚守着这样的信条:深于思慎于行,先思后行;越是紧张的时候越是告诫自己要冷静,越是松懈的时候越是告诫自己要谨慎。

  尽管,作为普通人,我不可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来,然而,它会丰富我的整个人生。

【篇9】《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近期我利用空闲时间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粗读了一遍,虽说以前也偶尔翻阅过几次,但当时认识肤浅,并无法深刻体会伟人的思想精髓。如今再次翻开《毛选》,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附在一篇篇文章纸背的红色历史。   

      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以其清爽不输胡适、犀利不逊鲁迅的文笔,以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特有的政治嗅觉完成了一篇篇清晰透彻,鞭辟入里的文章。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    

      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作为一名从事法律的工作者,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主席指出: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在学习中主席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飞跃,今天我们在《毛选》的学习中要学习的正是主席的这种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学习会使一个人拥有制胜的法宝,拥有聪明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去学的有很多很多。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经验要给予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要继承。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以完成历史交给我们党的使命。    

     时间和水平所限,许多深奥之言未能得出透彻的认识,但收获已经很多了。《毛选》里的睿智之思,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们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篇10】《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近期我利用空闲时间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卷粗读了一遍,虽说以前也偶尔翻阅过几次,但当时认识肤浅,并无法深刻体会伟人的思想精髓。如今再次翻开《毛选》,感受到的是比书本更厚重的东西,那是伟人大半生的思想结晶,以及附在一篇篇文章纸背的红色历史。

  读了这些平时不怎么愿意碰的书之后才发现,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毛泽东以其清爽不输胡适、犀利不逊鲁迅的文笔,以及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特有的政治嗅觉完成了一篇篇清晰透彻,鞭辟入里的文章。他总是能抓住时下的主要矛盾,原则问题不让步,凡事讲求方法、调研的重要性,并对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最终取得胜利。随着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我们可以沿着伟人的思维轨迹体验那段历史,加深对红色革命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爱国热情。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这两篇为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和指导工作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了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如果说《毛选》有什么瑕疵,我想最明显的就是《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因为现在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受难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脱人类的灾难”。虽说这篇写于斯大林六十岁生日前夕的文章或许只是应景之作,但这样的文字还是让人很不舒服。坦白的说,这几乎完全颠覆了毛泽东的个性。还有,不少文章末尾动辄出现的“万岁”两字,总让人联想到毛泽东晚年的个人崇拜。但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而且这些瑕疵还使毛泽东这个伟人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

  作为一名从事法律的工作者,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经验,更是主席的一种态度,对人对事,对待学习,主席都一贯谦虚谨慎,有着学者严谨治学的风范。主席指出: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万万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一代领袖对于学习的孜孜不倦的态度。在学习中主席完善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完成了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次飞跃,今天我们在《毛选》的学习中要学习的正是主席的这种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会使一个人拥有制胜的法宝,拥有聪明的头脑,在学习中我们会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主席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祖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值得去学的有很多很多。对于历史,主席教导我们经验要给予总结,珍贵的历史遗产要继承。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以完成历史交给我们党的使命。

  时间和水平所限,许多深奥之言未能得出透彻的认识,但收获已经很多了。《毛选》里的睿智之思,哪怕仅是融会贯通三五处,就足够我们受益终生。以后我一定还会专门抽时间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篇11】《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政治家,是马克思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和理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始终矢志不移,从不放弃共产党信念。

  一、学习毛泽东不畏排斥、胸怀大局

  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创建根据地,但他的战略思想得不到“共产国际”和当时部分中央领导的支持与理解,曾先后多次受到错误的处分、降级、撤职,但毛泽东一方面服从,一方面不消极,围绕党的事业,总是尽量做些有益的工作。他非常有个性,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走什么道路?他非常清晰并坚决坚持自己的观点。心中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动摇,不因自己的一时得失而左右。在党的历史上,多次重大紧急关头,他当时的意见不被认可,他是孤立的,但事后证明,他的主张的正确的。毛泽东的大局观,体现在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攻大渡河、跨雪山、越草地,冲破敌军重重包围,战胜天险,克服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在困难中总是找到新的希望。毛泽东的胸怀大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勇敢开拓的非凡魄力,深受全党信服、敬爱和崇拜。

  二、学习毛泽东出思想、出战略

  毛泽东一生爱读书、爱思考、勤于实践、勤于调查。他一生博览群书,精通历史文化。他终生学习,富有政治学习的睿智,理论学习的精深,军事学习的谋略。在不同时期,及时提出不同思想。在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理论联系实际,把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在抗战时期,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论持久战”、“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及时提出“我们全党全军继续保持戒骄戒躁作风,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出了军威,树立了国威。他的大智慧、大战略,纯洁了全党,纯洁了社会。中美建交规避了国际危机,开创了国际安全环境,人民热情空前高涨,人口红利,为邓小平留下了改革开放发展的好时代。

  三、学习毛泽东艰苦朴素、平易亲和

  毛泽东一生艰苦朴素,衣服、被子、鞋子都是破了补了又补,吃饭不喜酒不择菜。他爱家,爱生活,爱运动,爱人民,他一生爱百姓,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袖。毛泽东对工作讲原则,对内部犯错误的同志总是批评教育,总是说服引导,他深入群众,与民同乐,与民亲和。

  毛泽东的一生从建党、建军、建国到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为我们留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毛泽东是伟人,也是普通人,读他的书永远读不完,学习他的心得永远也写不完。我们将永远怀念他,学习他。

  我们今天学习毛泽东,就是要坚定党的信念;就是要有一种敢于挑战、敢于引领的敬业精神;就是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就是要心系员工,平易近人,成就我们自己人生更多精彩。

  毛泽东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永远激励我奋发图强!

【篇12】《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已经有好长时间没看《毛泽东选集》了,再次翻开这本书,依然有初次阅读时的萌萌冲动。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阅读一本优秀的书,相当于同一个优秀的人进行交流,毛泽东是个伟大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导师。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为我指明了方向,帮我解释了什么叫真正的生活。

  《毛泽东选集》最大的特点就是教会人们要说真话,做真事,一切要以实际为根源,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平心而论,现在社会中,又有几个大学,单位,政府部门,能做到这点。就连当年新思想的发源地,北京大学,都已经不再是象征新思想,新人类的代表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曾经失望过,寒心过,认为社会抛弃了我们,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这时我想起了那个曾经拯万民于水火,扭转了中国历史命运的人——毛泽东。

  我开始翻看他的著作,我想得到在中国最很暗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他是如何来应对比当今社会问题更复杂百倍的历史问题。

  最后我明白了,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国年轻的一代,是国家的主人,不管我们的国家如何破败不堪,不管现在存在多少个社会问题,他还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还是他的主人,他的命运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我们应当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坐享前辈的劳动成果。

  《毛泽东选集》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就在于他教导人们永不放弃,不管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要有一种乐观的精神。

【篇13】《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最近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对于第五卷,官方的态度有点暧昧不太想公开,所以索性我就先读一至四卷。社会上许多很有成就的人对这套书推崇备至,说自己从中受益匪浅,我读完的感受也是如此,认为这套书浩浩汤汤,不愧其屠龙术之称。但“如鼠饮河,自得其量”,我感到自己认识还不够全面,理解还不够深刻,也没有实践支撑,所以恐怕只能学得其中一点点。接下来,我准备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体悟到的一些点。

  一

  辩证法,对立统一,中庸,不极端,不过左过右,全面看待问题,这些东西说的都可以理解为一件事,就是让人们去寻找中间最佳的“度”。我在各种具体问题中学习如何把握度好多年了,还要一直学习下去。我认为这个点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但这个点太通俗了,大家都有体会,我还是不多举例展开了。我想说的是这里也可以衍生很多其他东西,比如困难环境下的乐观积极,毛是真的相信并且一直以来都相信,面对国民党,面对日本,他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他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是这种伟大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魄力带领着大家坚持直至走出困境。顺境下的居安思危,自我批评,平津战役后,统一全中国指日可待,但他在社论中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战士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开始学习如何治理城市。看问题全面是什么意思比较好理解,看问题有高度的意思不是很好理解。我试着猜测一下,或许高度就来自于全面。所谓大局观,高度,格局,应该就是从这种全面来。1938年毛写下论持久战,那是抗战形势最危急的时候,但毛那时就极有底气的乐观的准确的估计出整个战争形势必将从战略防御过渡到战略相持再过渡到战略反攻阶段直至中国人民取得胜利。这种大局观和高度,非常震撼人心。毛高屋建瓴的大局观和大气最令我印象深刻。最近华为事件是风口浪尖,我拿任正非的采访举例。我看了他的采访,发现很多处有毛选的影子,果然他自己曾经也说过自己是学毛标兵。就这个乐观悲观问题来说,记者问他现在是不是到了华为最危险的时候,任说孟晚舟被捕前是华为最危险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发展的很好了,兜里也都有钱了,有时候他发现自己都指挥不动一些人。反之他说现在很好,正是万众一心的时候。

  二

  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于我最有利的办法,列宁说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说这是党性。过于看重理论被称为教条主义,唯书本是从,书呆子;过于依赖身边的经验被称为狭隘经验主义。所以每遇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抽象一般化为理性认识用于指导下一次实践,从下一次实践中再进行认识的升级,如此循环,这就叫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里看山水的三重境界),这就叫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之前有过一个很蠢的问题,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每个人都有认识但认识有正误有深浅,所以人的实践有成败。我自己好总结经验,实践上是弱项。

  三

  研究任何过程, 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 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 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篇幅上来讲这个点不是毛选里的重点,但我觉得这个点非常重要,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就靠这种能力,一针见血,看问题看本质,说的都是这种能力。我说不好这种能力怎么锻炼,只是知道确实有很多人绕来绕去绕不明白。

  四

  学习和自我批评,毛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武器。任正非说他传承到毛的思想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辩证思维和自我否定。对于我,我从很小就有意识的这样做,虽然有时任性,但这种向别人学习,不断自我进步的思想一直在,根深蒂固。我愿意把自己剖析的很彻底,仔细分析,找出问题。哪怕我现在的价值观还接受不了,但是只要我觉得自己应该那么做,我就会在心里先埋下这种观念的种子,慢慢向那个方向努力。

  五

  关于领导力,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带领大家做一件事要注意两方面,一有使命感,能给大家精神激励;二有物质利益分给大家。政策不能只有领导人知道,也必须向被领导人解释清楚,要求讲群众路线,不能只依靠少数人发表命令,必须同时解释清楚形势和目标,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主动性。所以要真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先讲清形势再分配任务, 注意气氛,民主集中。这种领导方法我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讲话里都明确感受到了,他们也都非常注意政治气氛,尤其是在权力斗争的关键时期。不是完全的一言堂,即便有个人影响力,他们还是得注意其他人意见。不管怎样,这种真诚的领导方式我很喜欢,也符合我的风格。毛说领导者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领导者的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使主意意见实行,必须要团结干部, 推动他们去做。不敢放手,不能调动积极性的结果就是上下交困,无法解决问题。具体方法上,毛建议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领导和群众相结合,领导带领一些积极分子,带动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这给我的一点启示就是每个地方都有这三种人,我以后要做集体里的积极分子,因为时间精力怎样都得消耗,做积极分子自己更融入心里更舒服,而且对自己发展也有好处。不过领导力是我的弱项,我确实没什么经验。以后需要找机会再尝试。

  六

  关于宣传,宣传的目的是团结朋友,分化敌人,争取多数人。毛泽东非常注重宣传和政治氛围,群众路线如此,在他的政治局里也是如此,在他决定作出某项重要决定之前,他可能要事先放出风声,他要考虑到大家整体的意见和整体气氛。宣传要真诚,言之有物,不可对牛弹琴,实际只为自己出风头,要用被宣传对象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宣传。毛在这说要“有实事求是之意 无哗众取宠之心“,他用对牛弹琴批评弹琴者不顾被宣传对象具体情况,只想自己装逼。这点说的太好了,有的人张嘴说话就是为了装逼,我自己也要时刻引以为戒。要敢于表达观点,观点要显明,不可钝刀子割肉。毛泽东的文章以及演讲的论调朴实真诚,又常用问答,排比,举例和讽刺等手段,大气稳重又不失幽默锋利。我认为关键点还在于真诚,我自己在演讲或发言的时候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多半原因就在于我的质朴真诚,确实是有感而发,而不是空话白话无病呻吟。但是近来我的表达能力下降了,因为价值观上怕太跳抢风头,所以表达时会因为不想耽误别人时间流露出急迫和不自信,但我知道,只要我这种价值观变回去,我的表达能力可以非常稳。其次由于忽视了表达,遣词造句开始词不达意了,开始不能很快很好找到合适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我应该注意加强锻炼。真诚是很好的,搞的很精明的样子不会有人相信,只有给人真诚和坦白的印象才能使人相信。另外想表达不争功不争权时,尽量用别的词代替我/我们;指责时可以用他/他们来代替你/你们。

  七

  政治是团结朋友,分化敌人,争取多数人。毛选里很多政策明显的显示出这种目的,比如释放俘虏,医治伤兵;要打击的地主户数不能超过总户数的8%,人数不能超过总人数的10%,注意保护中农利益;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甚至美国政府中普通工作人员和做决策的人;1948年分化国民党时提出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统一战线问题就是联合所有可能的朋友和敌人斗争的意思,包括联合部分其他国家附属的买办阶级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甚至哪怕明知道将来要对立的现在也可以联合,比如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毛一直争取政治主动,在任何对外战争中都宣传自己是被动的,自己要和平不要战争,(但他为表示强硬,一般都会加一句,要打的话我们可以一直打下去)。当时重庆谈判,毛敢于去谈并就某些条件做出让步就是为谋求政治主动,当然蒋介石邀请他去也是为谋求政治主动。毛说外地干部(一般是上级)和本地干部关系处理不好,外地干部负主要责任;老干部和新干部关系处理不好,老干部负主要责任。同样我觉得,父母和子女关系处理不好,父母要负主要责任。此外我发现一个处理纠纷的好策略,有理(师出有名)有利(战必胜)有节(胜即归),毛特意强调,不可被进攻不反击,不可同时打击很多敌人,要选择最恶劣敌人予以消灭,休战期间要讲团结。据说这恰好是博弈论中长期博弈的最优解。任正非在采访里也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公司。他低调克制也有利于取得政治上的主动。不过我有个担心,他还是在夸川普,我担心他再这么夸下去会被认为软弱,引起国内民众舆论的反感。

  八

  在军事上,毛泽东的成就无疑是伟大的。他提出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游击战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方针。持久战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歼灭战要求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占领城市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不是目的。战术上速决,战略上才能持久。他要求必须要有战略,必须有对形势的预期,可以不断调整,但不能没有,不可以战略懒惰,要分主次明重点。毛的战略思想诠释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生动的用法。这里有一个问题,敌人后期也知道他的战略思想,为什么无法打败他?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是人民战争。什么叫人民战争?人民支持的战争。人民为什么支持?有好处。什么好处?物质上打土豪分田地,精神上当家作主(阶级斗争)。所以回到领导力,精神物质两方面,团结多数人。有百姓的支持,他的军队才可以打游击战,他才可以农村包围城市,他才可以不在乎占领地盘,所以根据地的建设是核心。这和以前的起义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共产党有精神武装,有使命感,相对有规矩。任正非说自己公司的战略也是农村包围城市,他讲他为什么能领先别的相同策略的公司,他说是他给的钱多。

  九

  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我觉得也很有趣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在自己政治主张和上级不符合时,都没有妥协,而是明确的表现出自己的政治立场。这样的好处是显得立场坚定具有人格魅力;会被人记着,历史也会给出评判。坏处就是受排挤和冷落,赌自己将来的命运。邓小平的起和落可以说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有,立场必须要有,这会被人记住,并给自己带来因果,不过自己就是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要听音辨义,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演讲说二十年来革命形势没有这么坚固过,就是他感受到威胁的反应,他反复说不要丧失我们的信心,就是已经有很多人丧失了信心的反应。再比如,我们还得判断某些国家的宣传口号是不是声东击西,某些和平空气是不是为了筹备战争,某些强势威胁是不是只为了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

  一个政府或集体对外宣传口径的一致性非常重要,这是这个政府或集体强大,其首脑有控制力的体现,反之则是衰弱和分裂的体现。毛邓都据此做过很多类似的判断。毛在解放战争后期好几次借此讽刺南京政府,邓也批评过戈尔巴乔夫政府类似问题。

  要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是小,忽视情绪产生隔阂是大。高岗《我的反省》:“对少奇产生隔阂,大概始1947年。当时赵德尊去平山开土地会议,我们让他向少奇汇报东北的情况,其中包括对东北工作方针的争论、彭真等人的错误,以及根据中央决定对东北局进行调整等情况,希望少奇支持我们的工作。但是少奇听了汇报后,不说东北争论的是与非,只说‘要注意团结,不要落井下石。过去满洲党和朝解党就是因为不团结,结果被敌人搞垮了。’赵德尊回来传达少奇的谈话后,我们很不理解:明明是纠正错误,怎么说是‘落井下石’、‘不团结’?因此认为少奇对彭真等人的错误有些袒护,不支持我们的工作。从此对少奇产生了隔阂,但这只是工作上的问题。

  毛选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并且我知道里面还有很多我没有挖掘和认识不够深刻的地方。但与此同时我要警惕,这些终究是方法论,是认识和理论,不是我的实践。千万不能因为这些思想和认识,因为自己读过什么书自以为是,思想就像屁眼,每个人都有,要有真正成绩。另外不可被任何一种思想方法论束缚住,要跳出去,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篇14】《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一

  辩证法,对立统一,中庸,不极端,不过左过右,全面看待问题,这些东西说的都可以理解为一件事,就是让人们去寻找中间最佳的“度”。我在各种具体问题中学习如何把握度好多年了,还要一直学习下去。我认为这个点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但这个点太通俗了,大家都有体会,我还是不多举例展开了。我想说的是这里也可以衍生很多其他东西,比如困难环境下的乐观积极,毛是真的相信并且一直以来都相信,面对国民党,面对日本,他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他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是这种伟大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魄力带领着大家坚持直至走出困境。顺境下的居安思危,自我批评,平津战役后,统一全中国指日可待,但他在社论中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战士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开始学习如何治理城市。看问题全面是什么意思比较好理解,看问题有高度的意思不是很好理解。我试着猜测一下,或许高度就来自于全面。所谓大局观,高度,格局,应该就是从这种全面来。1938年毛写下论持久战,那是抗战形势最危急的时候,但毛那时就极有底气的乐观的准确的估计出整个战争形势必将从战略防御过渡到战略相持再过渡到战略反攻阶段直至中国人民取得胜利。这种大局观和高度,非常震撼人心。毛高屋建瓴的大局观和大气最令我印象深刻。最近华为事件是风口浪尖,我拿任正非的采访举例。我看了他的采访,发现很多处有毛选的影子,果然他自己曾经也说过自己是学毛标兵。就这个乐观悲观问题来说,记者问他现在是不是到了华为最危险的时候,任说孟晚舟被捕前是华为最危险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发展的很好了,兜里也都有钱了,有时候他发现自己都指挥不动一些人。反之他说现在很好,正是万众一心的时候。

  二

  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于我最有利的办法,列宁说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说这是党性。过于看重理论被称为教条主义,唯书本是从,书呆子;过于依赖身边的经验被称为狭隘经验主义。所以每遇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抽象一般化为理性认识用于指导下一次实践,从下一次实践中再进行认识的升级,如此循环,这就叫认识和实践的螺旋上升(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里看山水的三重境界),这就叫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之前有过一个很蠢的问题,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每个人都有认识但认识有正误有深浅,所以人的实践有成败。我自己好总结经验,实践上是弱项。

  三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篇幅上来讲这个点不是毛选里的重点,但我觉得这个点非常重要,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就靠这种能力,一针见血,看问题看本质,说的都是这种能力。我说不好这种能力怎么锻炼,只是知道确实有很多人绕来绕去绕不明白。

  四

  学习和自我批评,毛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武器。任正非说他传承到毛的思想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辩证思维和自我否定。对于我,我从很小就有意识的这样做,虽然有时任性,但这种向别人学习,不断自我进步的思想一直在,根深蒂固。我愿意把自己剖析的很彻底,仔细分析,找出问题。哪怕我现在的价值观还接受不了,但是只要我觉得自己应该那么做,我就会在心里先埋下这种观念的种子,慢慢向那个方向努力。

  五

  关于领导力,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带领大家做一件事要注意两方面,一有使命感,能给大家精神激励;二有物质利益分给大家。政策不能只有领导人知道,也必须向被领导人解释清楚,要求讲群众路线,不能只依靠少数人发表命令,必须同时解释清楚形势和目标,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主动性。所以要真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先讲清形势再分配任务,注意气氛,民主集中。这种领导方法我从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讲话里都明确感受到了,他们也都非常注意政治气氛,尤其是在权力斗争的关键时期。不是完全的一言堂,即便有个人影响力,他们还是得注意其他人意见。不管怎样,这种真诚的领导方式我很喜欢,也符合我的风格。毛说领导者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领导者的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使主意意见实行,必须要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不敢放手,不能调动积极性的结果就是上下交困,无法解决问题。具体方法上,毛建议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领导和群众相结合,领导带领一些积极分子,带动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这给我的一点启示就是每个地方都有这三种人,我以后要做集体里的积极分子,因为时间精力怎样都得消耗,做积极分子自己更融入心里更舒服,而且对自己发展也有好处。不过领导力是我的弱项,我确实没什么经验。以后需要找机会再尝试。

  六

  关于宣传,宣传的目的是团结朋友,分化敌人,争取多数人。毛泽东非常注重宣传和政治氛围,群众路线如此,在他的政治局里也是如此,在他决定作出某项重要决定之前,他可能要事先放出风声,他要考虑到大家整体的意见和整体气氛。宣传要真诚,言之有物,不可对牛弹琴,实际只为自己出风头,要用被宣传对象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宣传。毛在这说要“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他用对牛弹琴批评弹琴者不顾被宣传对象具体情况,只想自己装逼。这点说的太好了,有的人张嘴说话就是为了装逼,我自己也要时刻引以为戒。要敢于表达观点,观点要显明,不可钝刀子割肉。毛泽东的文章以及演讲的论调朴实真诚,又常用问答,排比,举例和讽刺等手段,大气稳重又不失幽默锋利。我认为关键点还在于真诚,我自己在演讲或发言的时候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多半原因就在于我的质朴真诚,确实是有感而发,而不是空话白话无病呻吟。但是近来我的表达能力下降了,因为价值观上怕太跳抢风头,所以表达时会因为不想耽误别人时间流露出急迫和不自信,但我知道,只要我这种价值观变回去,我的表达能力可以非常稳。其次由于忽视了表达,遣词造句开始词不达意了,开始不能很快很好找到合适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了,我应该注意加强锻炼。真诚是很好的,搞的很精明的样子不会有人相信,只有给人真诚和坦白的印象才能使人相信。另外想表达不争功不争权时,尽量用别的词代替我/我们;指责时可以用他/他们来代替你/你们。

  七

  政治是团结朋友,分化敌人,争取多数人。毛选里很多政策明显的显示出这种目的,比如释放俘虏,医治伤兵;要打击的地主户数不能超过总户数的8%,人数不能超过总人数的10%,注意保护中农利益;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甚至美国政府中普通工作人员和做决策的人;1948年分化国民党时提出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统一战线问题就是联合所有可能的朋友和敌人斗争的意思,包括联合部分其他国家附属的买办阶级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甚至哪怕明知道将来要对立的现在也可以联合,比如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毛一直争取政治主动,在任何对外战争中都宣传自己是被动的,自己要和平不要战争,(但他为表示强硬,一般都会加一句,要打的话我们可以一直打下去)。当时重庆谈判,毛敢于去谈并就某些条件做出让步就是为谋求政治主动,当然蒋介石邀请他去也是为谋求政治主动。毛说外地干部(一般是上级)和本地干部关系处理不好,外地干部负主要责任;老干部和新干部关系处理不好,老干部负主要责任。同样我觉得,父母和子女关系处理不好,父母要负主要责任。此外我发现一个处理纠纷的好策略,有理(师出有名)有利(战必胜)有节(胜即归),毛特意强调,不可被进攻不反击,不可同时打击很多敌人,要选择最恶劣敌人予以消灭,休战期间要讲团结。据说这恰好是博弈论中长期博弈的最优解。任正非在采访里也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公司。他低调克制也有利于取得政治上的主动。不过我有个担心,他还是在夸川普,我担心他再这么夸下去会被认为软弱,引起国内民众舆论的反感。

  八

  在军事上,毛泽东的成就无疑是伟大的。他提出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游击战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方针。持久战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歼灭战要求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占领城市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不是目的。战术上速决,战略上才能持久。他要求必须要有战略,必须有对形势的预期,可以不断调整,但不能没有,不可以战略懒惰,要分主次明重点。毛的战略思想诠释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生动的用法。这里有一个问题,敌人后期也知道他的战略思想,为什么无法打败他?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是人民战争。什么叫人民战争?人民支持的战争。人民为什么支持?有好处。什么好处?物质上打土豪分田地,精神上当家作主(阶级斗争)。所以回到领导力,精神物质两方面,团结多数人。有百姓的支持,他的军队才可以打游击战,他才可以农村包围城市,他才可以不在乎占领地盘,所以根据地的建设是核心。这和以前的起义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共产党有精神武装,有使命感,相对有规矩。任正非说自己公司的战略也是农村包围城市,他讲他为什么能领先别的相同策略的公司,他说是他给的钱多。

  九

  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我觉得也很有趣

  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在自己政治主张和上级不符合时,都没有妥协,而是明确的表现出自己的政治立场。这样的好处是显得立场坚定具有人格魅力;会被人记着,历史也会给出评判。坏处就是受排挤和冷落,赌自己将来的命运。邓小平的起和落可以说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有,立场必须要有,这会被人记住,并给自己带来因果,不过自己就是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要听音辨义,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演讲说二十年来革命形势没有这么坚固过,就是他感受到威胁的反应,他反复说不要丧失我们的信心,就是已经有很多人丧失了信心的反应。再比如,我们还得判断某些国家的宣传口号是不是声东击西,某些和平空气是不是为了筹备战争,某些强势威胁是不是只为了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一个政府或集体对外宣传口径的一致性非常重要,这是这个政府或集体强大,其首脑有控制力的体现,反之则是衰弱和分裂的体现。毛邓都据此做过很多类似的判断。毛在解放战争后期好几次借此讽刺南京政府,邓也批评过戈尔巴乔夫政府类似问题。要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是小,忽视情绪产生隔阂是大。高岗《我的反省》:“对少奇产生隔阂,大概始1947年。当时赵德尊去平山开土地会议,我们让他向少奇汇报东北的情况,其中包括对东北工作方针的争论、彭真等人的错误,以及根据中央决定对东北局进行调整等情况,希望少奇支持我们的工作。但是少奇听了汇报后,不说东北争论的是与非,只说‘要注意团结,不要落井下石。过去满洲党和朝解党就是因为不团结,结果被敌人搞垮了。’赵德尊回来传达少奇的谈话后,我们很不理解:明明是纠正错误,怎么说是‘落井下石’、‘不团结’?因此认为少奇对彭真等人的错误有些袒护,不支持我们的工作。从此对少奇产生了隔阂,但这只是工作上的问题。

  毛选确实让我受益匪浅,并且我知道里面还有很多我没有挖掘和认识不够深刻的地方。但与此同时我要警惕,这些终究是方法论,是认识和理论,不是我的实践。千万不能因为这些思想和认识,因为自己读过什么书自以为是,思想就像屁眼,每个人都有,要有真正成绩。另外不可被任何一种思想方法论束缚住,要跳出去,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篇15】《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通过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思想,自己作为我们企业里负责重要工作的一名高层领导,自然对高层领导的工作思路思考的最多。总结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方向”和“方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方向”好比是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短期发展战略。“方法”好比是公司的、各个部门的计划、制度、流程。作为公司的高层领导人员,公司所赋予的权利很大,那麽其所对公司应该承担的责任会更大。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压力迫使自己“战战兢兢”的去工作,不能有一丝的懈怠与马虎。我们要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负起全部的责任,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去制定,兢兢业业、最小偏差的去执行。高层必须完全清楚,公司战略出了问题或者说“方向”出了问题就是高层的工作失败,这个责任我们决不可以推委,也推委不出去。所以说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的能力是高层团队每一位成员的第一能力。公司的计划、制度、流程等各方面的基础工作,是高层领导们必须抓的“方法”的内容。如果把“战略”比喻成公司的头的话,那麽“计划、制度、流程”就是公司的腿和脚。没有腿和脚,即便我们的头脑再灵活睿智也跑不过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每一位公司的高层领导,都要对“方法”问题提起足够高的重视,必须认真督促、监控自己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把相应的制定计划、制度、流程的本领练硬,把自己的计划、制度、流程等制定好、制定科学。在这项工作进行的前期,尤其是目前我们每位高层领导肯定要投入相对多的精力,多监督、多检查、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将来的时间争取出来,不至于让自己陷入纷繁的事务性工作中去。

   正确的“方向”和得当的“方法”相互匹配,我们高层人员才能象主席说的那样,成为一个“善于当班长的党委书记”。

   第二,“团结、透明、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应该成为我们高层团对,成为全公司的优良作风。

   我们高层人员是公司的“脑袋”,我们的思想、办事方法直接决定着我们这麽大一个公司的所有动作。如果我们这十几个人的动作、步调都不能协调一致,那么我们全集团的一百多号人该如何办。公司让每位老总负责一摊相对独立的工作,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工作职责一定要有相对独立性,但这就对我们彼此之间沟通本领的加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高层人员一定要更加加强工作团结、相互信息沟通的良好习惯。出现了问题,象主席说的那样“把它摆到桌面上来”,我们大家认真沟通、认真协调,把所有潜在的原因都找出来,问题就一定能解决。如果我们能永远保持这种优良作风,我们的工作也会永远是做好的。

     公司现在拥有十几个部门、分公司、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公司,虽然各个职责不同,但是相互工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部门与部门之间,总公司与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分公司之间信息沟通的顺畅与否、流程合理与否,将会是我们未来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问题。我们高层有责任要自己所负责的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养成互通情报、互相支持的习惯。一项工作如果这样去做:下手部门送一步,上手部门接一步。那么我们何愁工作沟通不顺畅、不能高效完成。工作需要下属去做,但良好的工作习惯却是我们高层人员帮大家养成的。我们不但要自己会“弹钢琴”,还要教自己的下属学会“弹钢琴”。大都把钢琴弹好,十个手指头相互协调、抑扬顿挫。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一定是最有效率的。

        第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

        读到主席《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对“力戒骄傲”问题的阐述,我想到的更多的是艰苦奋斗的问题。正象王总在始终向全体员工强调的那样“艰苦奋斗永远不能丢,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们不能让我们辛辛苦苦创造的利润在毫无意义的浪费中白白流失掉。在王总的带领下,几年来华夏地产是创造了一些利润,但是我们有着更多的项目、更多的机会等着我们去开发、去抓住。企业竞争,已经不是“不进则退”,而是“不进则亡”。我们全公司上下不应有丝毫的懈怠与骄傲,我们没有沾沾自喜的机会,我们也永远不要让自己坐吃山空,我们要努力把钱用在刀刃上。

【篇16】《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尊敬的大家长赖老师早上好!亲爱的育心家人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广州牛牛妈苏兰开,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赖老师搭建的高能量平台,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是: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相信很多家人都想知道《毛泽乐选集》里到底在讲什么内容呢?我在当当网请了一套4册回来,书很快就到了。

  一.《毛泽东选集》学习方法

  经过2个多月的学习实践,发现育心经典的累积法太神奇了,每晚一起大声开口诵读,累计到现在,已经快读完2卷了。

  我们团队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的方法是:每晚8点10分到9点,大家在微信群一起共读,一天读几页,每人轮流读上一页,读完一起针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分享,从而进一步内化。我们微信的学习群共有18位家人,每周一位家人进行主持,读书的同时还锻炼了主持能力。自己每次的分享很主动,从分享中收获一些小惊喜。

  不经意间,发现去学习平时不会看的书,是一种挑战,也很有成就感。我们最喜欢听周利新老师和王迎辉老师每次的总结,我还记得刚开始分享时说到,读了《毛泽东选集》能量满满的。

  《毛泽东选集》里的历史事件很多,讲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北伐战争,还有十月革命等等。碰到自己想了解的知识,就上网去查,进一步学习。《毛泽东选集》里的生僻字很多,总会有家人在你读错时,给你纠正过来。同时精华的句子很多,特地摘抄了部分下来。

  “我们用的战术就是游击的战术,大要说来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又叫游击作战十六字决。

  其中有一章题目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章,最后写道: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还有:“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二.实践论

  记下书里的两章关于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内容,再次和大家一起学习。

  实践论里面讲的是什么内容来呢?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

  感性和理性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我们的实践证明:学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到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内容,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实践论里有句: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我们带领孩子学经典,明经典,也是在实践中。)

  三.矛盾论

  “矛盾论”里讲的是什么内容来的呢?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计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些问题是:

  1.两种宇宙观

  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辨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

  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情的的发展看做是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2.矛盾的普遍性

  列宁也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

  3.矛盾的特殊性

  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这样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生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

  4.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任何过程中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常常说“新陈代谢“这句话。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

  5.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谓祸。没有顺利,无所谓困难;没有困难,也无所谓顺利。没有地主,就没有佃农;没有佃农,也就没有地主。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无产阶级;没无产阶级,就没有资产阶级。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就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没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也就没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

  一切对立的成份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

  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

  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发挥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我们中国人常说:“相反相成。”就是说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

  6.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这就是说,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

  (矛盾论在一个家庭里,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见。)读高能量的书,交高能量的朋友。我的分享就到这,感谢家人们的聆听。

  编后语:理论的基础是实践。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育心经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不断实践和创新,由单一的国学经典教育领域,向智慧、健康、财富三大领域齐头并进。在矛盾中发展,在实践中探索!


本文来源:https://www.sxqingyun.com/zuowendaquan/161242/

    热门推荐
    • 樱桃小庄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樱桃小庄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

    • 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五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碳达峰碳中和干部读本读后感范文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革命者》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革命者》是由管虎监制,徐展雄执导,张颂文主演的近代革命影片。该片于2021年7月1日上映。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革命者》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欢迎品鉴!【篇

    • 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孩子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

    • 金色草地读后感【六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色草地读后感【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

    •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读后感200字【三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读后感200字【三篇】,仅供参

    • 《人世间》读后感 人世间读后感2000字范文(精选3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

    • 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读本读后感【4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读本读后感【4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