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观后感【九篇】

|观后感大全

【www.sxqingyun.com--观后感大全】

《看完》是一篇在观看电影、剧集或参观展览后写下具体感受和启示的文章。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平语近人观后感的文章9篇 ,欢迎品鉴!

【篇1】平语近人观后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而孝道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粹。10月12日晚,我认真观看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五集“报得三春晖”主题节目。人们常说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孝义是国人几千年衍生繁殖过程中从未磨灭的天性,孝道是国人立人之基更是是国家立国之本。

  孝道是国人立人之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生动表达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的诗词,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习总书记引用此诗来强调孝道对我们每一个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重要性。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父母最深沉最无私的爱,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而我们作为子女更应时时刻刻将孝顺二字铭记于心并付诸于行动。衰老是人之常情,孝老乃德之大义。人无“孝”而不立,我们不光要将孝道铭记于心,更要努力去学习如何践行孝道,从不和父母顶嘴、从为父母做饭、从每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将孝道融入自己的心中和行动中去。

  孝道是国家立国之本。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说过“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意思就是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亲人,各自尊重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关于尊老敬老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孝道观念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为人子尽孝,在家里尽孝,那是小孝、小爱。而对他人的关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那是大孝、大爱。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我们要让孝老爱亲身后的道德资源凝聚人心,要让尊老敬老强大的道德力量构筑起和谐社会,这将为我们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深厚的基础。

  孝道是我们的民族大义、立人之基、立国之本、我们要时刻将孝道文化铭记于心,把孝道这个传统美德一代一代流传下去,让这个传统美德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

【篇2】平语近人观后感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从“平‘语’近人”这一节目,我们领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沉情怀。以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例,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再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总书记使用这些传统名句,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展现了大国领导人全心为民的风范,让人备受感染。

  从“平‘语’近人”这一节目,我们还增强了澎湃而持久的文化自信。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因为,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到“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传统文化滋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指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我们改革开放、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永远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谱写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篇3】平语近人观后感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已经连续播出两集,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从第一集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到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总书记最关心的还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仁政”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诸多举措中都有体现。从“全面深化改革”到“精准扶贫”,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乡村振兴战略”,从规劝年轻人“少熬夜”到“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等等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为了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老百姓能有更多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重民生才能体民情。“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本的思想在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这句话本意是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也提出过这句话。其实,总书记一直担心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盘腿坐到老百姓炕头上仔细询问群众,一年收入有多少?一年粮食够不够吃?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到重点贫困村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在这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口号。现如今,阜平县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老百姓通过种植食用菌实现了脱贫;十八洞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猕猴桃之乡,家家户户也开上了小汽车。这是总书记关注民生的一个缩影,千千万万个“十八洞村”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总书记眼里只有“重民生才能体民情”。

  兴民德才能促民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教民以德、教民以善、教民以廉耻、教民以诚信、教民以自律、教民以人伦”。要兼顾大德和小德,要培养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提升个人道德,“兴民德”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简单的八个字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进取、苦练内省、见贤思齐。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必须做的。2014年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要求师生们,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十六个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充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让社会主义道德切实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在总书记眼里只有“兴民德才能促民业”。

  得民心才能筑民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脱离了人民,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深刻认识到人民的重要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为民的重要体现,只有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民心,这是辩证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作为知识青年下乡,期间有八个多月是在赵家河村驻点,在此期间习近平主要负责一些村中事务,还和村中老百姓一起植树造林、打土坝、修梯田。有一次,村里冯俊德大爷在拉旱烟,自己拉着拉着就累了,这时候习近平正好路过,他一个箭步来到大爷身边,双手用力帮大爷推车,汗珠冒了出来,他也不撒手,终于帮大爷把车推到了家门口。自那以后,村里男女老少都夸习近平为“好后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比不上老百姓的夸奖”。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所向往的就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在总书记眼里只有“得民心才能筑民基”。

【篇4】平语近人观后感

  央视一套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开播,40分钟不长不短,一集电视剧的容量,但为民二字却容纳了13亿百姓。向观众诠释了“一点一滴之初心”。古诗词经过岁月的沉淀,其背后的文化精髓弥久陈新。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的综艺类和语言类的电视节目越来越精良,也越来越有中国特色,这才是中国文娱的正确打开方式。无论是制作宏大的记录片,还是展现传统文化的综艺类节目都蕴含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囊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观,时间的纵深,地域的横向让我们越来越接近梦想的彼岸,此次百家讲坛特别节目也包含其中。 “一枝一叶总关情”,直指人民,开篇即是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充分体现了人民和官吏的关系。古有“一钱太守”刘宠殚精竭虑,为百姓造福,呕心沥血,堵住了恶吏搜刮民财。今有“政和速度”廖俊波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他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把他装进心里。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责任担当”精神已浸入骨髓、深烙于心。共产党人主动挑起肩上的责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责任”二字虽然笔画不多,但是要真正“书写”出这两个字的深刻意义,离不开党员干部们脚踏实地的态度,少不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也缺不得顽强拼搏的作风。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的杨善州等等,这些党员干部无不把责任扛在肩上,无时无刻不践行对人民的责任。我们今天的很多基层干部并不能够真的称为干部,他们吃住在基层,工作生活在田间,那里就是他们的根,人民群众是水,党的政策是光,他们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带领着老乡们长成一片片硕果累累的庄稼,收获满满谷仓的粮食。如果非要给他们一个称谓,他们就是拉犁在前的孺子牛,遍寻草地的领头羊,开山劈石的穿山甲,更是造福百姓的贴心人。

【篇5】平语近人观后感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经播出,化工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员工观看,进一步营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浓厚氛围。

  在集团党委下发组织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通知要求后,公司党委第一时间向各党(总)支部、各部门发出学习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入学习与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跟进播出进度,第一时间将央视网视频文件转载至支部微信群、公司局域网“两学一做”学习专栏,便于员工自主学习。

  截止目前,《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已播放四节,各支部、部门因地制宜组织观看,或集体观看、或个人在家看、或网络观之、或手机在线视频等等,随后纷纷从微信返回信息,有的支部,党小组还进行讨论,三言两语谈自己的观后感、心得体会,大家无不为,平“语”近人,彰显以人民为本的深沉襟怀;平“语”近人,彰显以文化为本的广阔胸怀;平“语”近人,彰显以科技为本的广博情怀。深处伟大时代,我们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要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各自的岗位上抓紧学习,勤耕苦干,奋力巧干,努力创新创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公司的厚爱,为企业发展平添助力,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接下来,公司党委将继续跟踪观看《报得三春晖》《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等后续8集内容,并组织讨论,写心得体会,并及时上报观看、学习讨论情况。

【篇6】平语近人观后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而孝道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粹。10月12日晚,我认真观看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五集“报得三春晖”主题节目。人们常说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孝义是国人几千年衍生繁殖过程中从未磨灭的天性,孝道是国人立人之基更是是国家立国之本。

  孝道是国人立人之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生动表达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的诗词,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习总书记引用此诗来强调孝道对我们每一个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重要性。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父母最深沉最无私的爱,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而我们作为子女更应时时刻刻将孝顺二字铭记于心并付诸于行动。衰老是人之常情,孝老乃德之大义。人无“孝”而不立,我们不光要将孝道铭记于心,更要努力去学习如何践行孝道,从不和父母顶嘴、从为父母做饭、从每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将孝道融入自己的心中和行动中去。

  孝道是国家立国之本。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说过“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意思就是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亲人,各自尊重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关于尊老敬老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孝道观念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为人子尽孝,在家里尽孝,那是小孝、小爱。而对他人的关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那是大孝、大爱。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我们要让孝老爱亲身后的道德资源凝聚人心,要让尊老敬老强大的道德力量构筑起和谐社会,这将为我们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深厚的基础。

  孝道是我们的民族大义、立人之基、立国之本、我们要时刻将孝道文化铭记于心,把孝道这个传统美德一代一代流传下去,让这个传统美德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

【篇7】平语近人观后感

  近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始播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系列短片,将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深入浅出又生动地呈现在荧幕上,短片播出以来,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平”语贴近人心,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我们深省。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问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首先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为人民为服务,才能实现我们个人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所诠释的正是新时代对于我们党员干部的价值要求所在。也正是铸牢理想信念,崇德、明德、修德的基础。

  平“语”近人,以德强“基”。在不断优化物质层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民德,充分发挥造血功能,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使得百姓物质与精神同步加强,党员干部更要坚持以“德”润“政”,无疑需要崇德、明德、修德一并进行、同步积蓄,争做新时代的践行者。

【篇8】平语近人观后感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家庭,强调家风,他说的是“小家”,着眼的是“大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一个个家庭幸福美满了,国家才会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古人讲“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可见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当然,家也离不开国,没有国那里会有家,只有当国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繁荣富强了,一个个家庭才能平安,和睦,幸福,快乐,国是家的强大后盾。

  家庭建设的基础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会成就什么样的儿女。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和睦,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把好的品德,习惯传递给每一位孩子,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风连着党风政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所,也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好的家风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接续传承,需要我们在学思践悟中发扬光大,古往今来不缺乏名门望族,人们总是羡慕名门家族的繁荣昌盛,殊不知,其实代代相传的秘诀就是祖上留下的家风,家训,后人严格遵循,格守本分,让家风传承不息。总书记也鼓励党员向杨善洲,焦裕禄,谷文昌等同志学习,树立良好家风,做人民的楷模。

  关乎国家的繁荣富强,每一个中国人只有把自己个人的梦想,家庭的梦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才会梦想成真。

  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国中有家,家中有国,从不曾分离。守护好家庭,守护好家教,守护好家风,把家庭融入国家,把家庭的梦想融入中国梦,再用千千万万个家庭梦汇聚成美好的中国梦,让国家富强,民族壮大。

【篇9】平语近人观后感

  《平语近人》观看以后受益匪浅,感受深刻。通过观看节目,既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又学习了中华文化的经典。可以说习近平同志既是人民领袖,又是我们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良师。通过思想解读人的解读和现场访谈、互动问答以及经典诵读等环节,生动阐释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通过经典释义人的解释,使我们对经典的出处、含义有了明确的认识。既是一堂政治课,又是一堂生动的历史、文化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观看节目,使人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些古典名句仿佛就是古人对今人的教诲和告诫;这些因习总书记引用而广为人知的典故或者诗文,有的出自较为生僻古奥的典籍。总书记古为今用,且用典准确,赋予古典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可见总书记博观而约取的智慧和匠心。一部古典就是一座文化富矿,阅读之阐释之引用之,就是在“不忘本来”中体现“不忘初心”,就是在“古风犹存”中彰显“文化自信”,就是在“精神家园”中凝聚“力量源泉”,总之,《平语近人》是新时代彰显文化自信,弘扬文化传统的最美的“中国声音”。

  视频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主持人问观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说的?观众回答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之前一致的认识。然而,经典释义人则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最早是出自《荀子·王制》,其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个细节告诉我们,广为人知的典故,只是文化之“流”,倘若追根溯源,则能翻出更为厚重的典籍。中华文化烟波浩渺,洋洋大观。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与数千年前“君民舟水观”一脉相承;“不忘本来”即是“不忘初心”,扎根传统文化,汲取历史智慧和文化营养,推动文化复兴即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观看《平语近人》,有一种浓浓的古典风韵。诸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都凝聚着历史的智慧和箴言。结合总书记引用古语典故的语境,通过经典释义人的讲解和思想解读人的阐述,会发现这些古语典故又充满了新时代的精神内涵。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从这个意义上讲,古典能够在新时代充满生命力,正是“古风犹存”彰显出的“文化自信”。古典文化能净风化俗,润物无声。

  “精神家园”凝聚“力量源泉”。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为物质摄取而疲于奔波,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精神的家园。而古典文化便是难得的丰富的精神家园。纵观“平语近人”,无论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还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无论是“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还是“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均流露出精神家园的精神魅力与情感的张力。

  古典文化是古人学习与实践的经典表达,经过几千年文明长河的淘洗和积淀,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由这些古典构筑的精神家园,足以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而习近平就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领袖,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平易近人读后感2000 平语近人观后感12篇

本文来源:https://www.sxqingyun.com/zuowendaquan/127888/

    热门推荐
    • 军垦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对馆藏物品分类管理,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 美丽中国观后感三篇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

    • 医者之鉴观后感 医者之鉴折翼的白衣天使3篇

      恋月骑士著奇幻小说《光依在》中的医疗人员总称。医者仁心,救济那些需要帮助的可怜人。一般都是战场医者居多,然而,也有专门修习医术的圣者,负责战斗时的治愈工作,有魔

    • 《重生》观后感11篇

      历史已经成为了过去,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我们便是时代的主角与弄潮儿,我们应该继承起先辈们的精神与遗志,将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时代建设的更加美好!以下是为大家整理

    • 我们的新时代观后感1000字集合3篇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由中宣部理论局、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分为《新时代什么样》《新使命是什么》《新思想新在哪》《新征程怎么走》《新部署

    • 关于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观后感【六篇】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

    • 观后感:预防青少年犯罪观后感500字范文(通用3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预防青少年犯罪观后感500字范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

    • 小学生观看红色主题影片观后感3篇

      影片(yǐng piàn),汉语词汇,意思为放映的电影,出自《新民说》。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观看红色主题影片观后感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篇